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对文本的原始理解作为判断学情的重要依据,但对学生理解的认知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归纳。鉴于此,本文将中学生的阅读理解作为研究对象,把原始理解的发生过程和呈现特点作为研究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从阅读的对象、主体和外部条件三个方面来比较自然阅读与教学阅读的区别,发现教学阅读的对象存在着文体特征鲜明、阅读难度大等特征;阅读主体学生的阅读经验匮乏但是带着以能力发展为主的阅读目标;教学阅读的时间条件和空间条件都受到了限制。这些区别使得教学阅读中学生获得理解的过程与一般读者获得理解的过程产生了差异。自然阅读过程一般主要经历阅读关注和推理两大阶段,而教学阅读当中学生阅读时的自我监控意识明显加强,学生作为不成熟的读者强调阅读理解障碍的发现。因此其理解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启动阅读关注、进行推理、发现障碍、进行自我监控。越是成熟的读者,自我监控意识启动越早。其次,探究在理解发生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何种特点。在阅读关注阶段,外在的阅读干预和文本本身的特点促使理解向同一方向集中;在阅读推理过程中,文本自身意义表达的模糊性,读者阅读习惯和记忆机制的共同影响,呈现出直觉模糊的特性;同时,读者会主动将个人经验与文本进行认知同化,但由于认知经济性原则会出现低效同化的现象;自我监控过程中,读者始终受完形心理的控制,追求意义连贯和结构完整。在讨论时发现上述理解的特点在表现极端时,都会带来阅读理解的障碍。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学生原始理解的特点,对具体教学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设置预习“主问题”,激发疑问,引导阅读关注;设置思维阶梯精确“问题情境”,锁定阅读障碍;选择教学内容,明确认知同化的对应关系,进行阅读推理,解释疑问;课后,布置分层作业,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监控和反思,在应对完形心理的过程中,生发出新疑问,最终进入新的理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