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3~4期慢性肾脏病(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血清骨钙素(OC)水平的变化及加味六味地黄汤干预后的影响,探讨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病例采集来源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肾内科住院的78例病情稳定的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并予降压、护肾排毒、纠正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六味地黄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中医候症积分、血清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 GFR)、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疗效比较:(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积分56.25±5.98,治疗后积分44.67±8.69,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积分57.24±9.28,治疗后积分36.89±5.94,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腰膝酸软,肢体困重,口中黏腻,恶心呕吐的改善率分别为80.95%,83.33%,83.33%,73.81%,对照组的概率分别为77.77%,72.22%,80.55%,66.67%,提示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4)肾功能疗效比较:对照组e GFR治疗前为22.68±10.67 ml/min,治疗后上升到24.68±9.36 ml/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 GFR治疗前为23.25±8.96 ml/min,治疗后上升到31.56±7.94 ml/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味六味地黄汤对肾功能改善作用明显。 2.实验室指标比较:(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a、P、ALP、i PTH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a水平显著上升,血清P和ALP水平显著下降,血清i PTH水平无显著变化;(2)治疗前两组患者Scr,BUN,e GFR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在降低Scr、BUN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e GFR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e GFR虽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O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OC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血清OC与e GFR呈负相关(P<0.01),血清OC与ALP和i PTH呈正相关(P<0.01);血清OC与P呈正相关(P<0.01),血清OC与Ca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加味六味地黄汤改善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的症状,降低Scr、BUN水平,提示加味六味地黄汤可能具有较好的肾保护作用。 2.加味六味地黄汤降低血清i PTH、P水平,升高血清Ca水平,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提示加味六味地黄汤可能有控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改善CKD-MBD的作用。 3.加味六味地黄汤降低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血清OC水平,提示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CKD-MBD的机制可能与降低OC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