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西地区辰阳古镇地处沅江、辰水、双溪三水相汇的西北河谷平原狭长地带,背倚群山,地势东高西低,自公元589年定县治于此,迄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明清之后,古镇因地处当局经略西南之必要孔道,依托区位水运交通优势,手工业、商业、矿业得到发展,丝织品、酒、桐油等贸易繁荣,上溯贵州,下达洞庭,直入长江,远销汉口,逐步发展成为沅水流域湘鄂沟通滇黔的贸易路线上重要的集散之地,抗日内迁时期鼎盛一时。至今,古镇传统风貌犹存,是为湘西地区县治之地为数不多的可贵之处。针对传统建筑保护的研究,本文力求保持理性与客观的态度,在实地调查与文献爬梳的基础上,采取从深度解释到适度批判的研究立场,引入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文本内容递进如下:首先是对建筑保护这一理念的发展进行梳理,探讨其研究现状和方向,提出本次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内容与框架;其次是概括性阐述辰阳古镇的地理环境及风土人情;第三是分析古镇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引入定量分析方法,从路网、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地块、功能等诸方面出发,并通过史志图文的考证,加入古镇原有城墙、城门、街巷等历史空间元素,综合界定古镇各个片区的范围;第四是重点分析传统风貌保存较好的柳树湾片区,剖析其历史及现在的空间对应关系,提炼出“五纵三横”的平面空间骨架、特色空间节点和“河滩—河壁—街巷”的垂直空间形态;第五是传统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通过对辰阳古镇传统建筑类型、传统构造技术、建筑材料、传统建构程序及仪式,建筑演进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传统建筑形态要素,并以湖南大学西迁辰溪办事处设计为实例,阐述建筑保护与形态更新的具体方法;最后针对古镇现状,提出“水—滩—壁—台—山”的形态层次和关于街巷、地块、建筑三个方面的保护与更新要点及其他建议。置于湘西地区视野之下,对古镇进行系统的研究,既有利于城镇对于自身特质的梳理和认识,又利于传统建筑及聚落地域性价值的形态判断。本文期望以其为例,为湘西地区后发城镇保留翔实的历史素材,并有所裨益于该地区城镇明确定位,做好规划与建设、实现特质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