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为患者及社会都带来了极重的疾病与经济负担。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2011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使用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评估问卷对40岁及以上当地常住居民进行系统风险评估,筛查出潜在的高危人群,再对其健康干预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病及死亡率。然而,对于该项目的脑卒中高危筛查策略是否具有卫生经济学效果,尚未见研究。本研究旨在从社会角度出发,构建脑卒中疾病自然史马尔科夫模型和高危人群筛查策略的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对比不同脑卒中高危筛查策略的卫生经济学效果,选择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具有成本效果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策略。方法使用Tree Age Pro 2011构建中国人群脑卒中疾病自然史马尔科夫模型和高危人群筛查策略的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模拟10万名40岁的健康人群在50年间的脑卒中疾病进展情况。模型所需参数(状态转移概率、成本参数及效用参数)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脑卒中筛查项目工作手册及国内外相关已发表文献,筛查模型共设置3种筛查策略,分别为未筛查、问卷(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评估问卷)+超声(颈动脉超声)筛查策略、超声筛查策略。每种策略设置3种筛查频率,分别为一年一次、两年一次和三年一次。结合各策略的成本参数,通过模型模拟计算出各策略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净效益等卫生经济学指标,以意愿支付水平为参考对最优策略进行选择。最后,对模型中不确定性参数,进行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探索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最优策略的选择有影响的敏感性因素。结果高危人群筛查策略的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队列模拟结果表明,与不开展脑卒中高危筛查相比,开展筛查策略后获得效果及效用均有增加,如减少脑卒中发生(未开展筛查vs筛查,10,420例vs 6834~6870例)、减少脑卒中死亡(未开展筛查vs筛查,8368例vs 4669~4991例)、可获得生命年升高(增加115.91~179.99万LY)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升高(增加115.90~138.30万QALY)。每获得1个单位QALY,一年一次、两年一次和三年一次问卷+超声筛查策略花费的脑卒中高危筛查及治疗相关成本分别为1081.48元、1475.85元和1440.29元,其成本效用比较其他策略低。与不开展筛查相比一年一次问卷+超声筛查策略的增量成本-效用比为1037.79元/QALY,该策略每额外提高1个单位QALY需花费的成本最低,其次三年一次问卷+超声筛查策略的增量成本-效用比为1916.98元/QALY。两种筛查策略的增量成本-效用比均低于我国2018年人均GDP的1倍(6.46万元/QALY)。同时,三年一次问卷+超声筛查策略的净货币效益和净健康效益均高于其他策略,分别为649.85万元,33.51QALY。相比于其他筛查策略,三年一次问卷+超声筛查策略具有绝对的优势,本研究推荐的优选策略是三年一次问卷+超声筛查策略。敏感性分析显示,对最优筛查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贴现率和颈动脉狭窄效用值。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脑卒中高危筛查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发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具有成本效果,相比于其他筛查策略,三年一次问卷+超声筛查策略应用于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筛查更具有卫生经济学效果,三年一次问卷+超声法为脑卒中高危筛查最优策略,决策者可考虑将该筛查策略应用于脑卒中高危筛查或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