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族的祭祖大典是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规模最大、最隆重、祭仪最繁多的祖先崇拜祭祀仪式。它集中反映了彝族的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是彝族族群文化的汇结点。但是现在却很难找到详细记载彝族祭祖大典过程的资料,特别是历史文献资料。由于祭祖大典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及资金,所以现在很少举行。楚雄州彝族最近一次祭祖就是2007年2月在云南楚雄武定县发窝乡大西邑村举行的普德氏家族为期七天的祭祖大典。在本论文中,笔者通过采访参加此次祭祖仪式的各位典型人物,尽量还原其整个祭祖仪式的程序。同时将贯穿其中的音乐为研究对象,进行整理归纳,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对彝族祭祖仪式进行研究探讨。
笔者从2007年4月至2008年11月,先后5次分别到玉溪市峨山县、楚雄市、以及武定县的白路乡、发窝乡、插甸乡等地进行实地田野调查。重点采访了参加过2007年2月在大西邑村举行的祭祖大典的三位毕摩(其中包括主毕摩),以及普德氏族幼支后裔朱琚元先牛,唢呐队成员余学光等。对此次祭祖仪式程序及其中的音乐进行了收集整理,得出了初步结论:毕摩诵经腔和乐班器乐始终穿插于每一个环节之中,几乎不间断。说明音乐在祭祖仪式中的不可或缺性。毕摩诵经腔作为彝族经文内容传播的载体,起到了沟通人与神,沟通人与逝者灵魂,沟通人与鬼,沟通祖先与祖先,以及指示仪式进程的功能。乐班演奏的音乐则起到了营造气氛、安抚灵魂以及指示的功能。从这两方面看,毕摩诵经腔及乐班演奏的器乐在整个祭祖仪式中具有明确的不可替代性。而在每天晚上进行的唱歌、跳舞的娱乐休闲活动中,彝族民间音乐则具有放松、娱乐,加强宗族子孙同宗同源认同感,教育下一代,传播知识,丰富彝族文化的发展的功能。并且通过祭祖仪式及其中的毕摩诵经腔和乐班演奏的器乐,可以看到彝族埘祖先崇拜、对自然神灵崇拜以及对图腾崇拜的宗教信仰观念,以及彝族人民对祖先崇敬、对神灵敬艮的心理特征。同时这种民族心理特征与其宗教信仰观念从而又影响了丧葬仪式行为和其中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