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音乐的美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vv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于心而发于情的音乐,原本就是一种具有原初生命体验意味的抒情达意语言。然而当这种人类较早的艺术形式与素有“万能技术”之称的现代计算机相遇时,其历史与现实的命运就需重新思考。在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的数字技术-艺术时代,“人声歌唱,器乐交响”的传统音乐形式逐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人机一体化的技术-艺术创作。这种变化不仅仅是音乐艺术形式的简单变革,更重要的是其对传统音乐艺术理念的解构和对人们艺术欣赏方式的重构——经典音乐艺术所刻意强调提升的人之主体性及其内心反思、内省、体验,一转而为计算机音乐艺术的机器“主体性”与“人-机”互动交流——计算机音乐由此成为体现当代人类生存-生活方式变迁的一种重要参照,并具体而微地以艺术化的方式与人类的生存改善与价值迁延关联起来。基于上述认识,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就是:以计算机音乐艺术本体为切入点,以美学与审美文化学基本理论为阐释框架,通过对计算机音乐艺术所涉及的基本美学问题的分析,厘清其区别于传统音乐的基本美学特征,分析其审美创作主体、审美创作客体及审美欣赏等审美要素,揭示出计算机音乐的基本美学内涵;最后,将运用由法兰克福学派所开创的大众文化研究基本方法,对计算机音乐艺术所蕴含的美学民主化契机及其潜藏的艺术风险进行观照,从而为计算机音乐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思路。论文由此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分析了计算机音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分析此项研究可能具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二章:计算机音乐的产生背景。主要分析了计算机音乐及其相关概念,重点分析了促使计算机音乐诞生的三大因素,即: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审美文化思潮、电子信息技术、音乐艺术形式自身革新。第三章:计算机音乐的美学分析。主要将计算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审美形式,分析了其所体现的多元性与平等性、大众性与娱乐性的美学精神,并对计算机音乐的声音属性、构成要素和组织形式等基本美学要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计算机音乐的美学思考。主要运用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相关文化研究理论,分析了计算机音乐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对音乐艺术及人自身可能产生的双重影响。重点分析了计算机音乐对审美创作主体的解放与规训化,对审美欣赏者的艺术化生存与异化生存,以及对计算机音乐自身发展的二元悖谬等复杂影响。最后,在“结语”部分,论文提出要辩证地分析并评价计算机音乐的出现对音乐艺术及人自身的影响,认为利用审美批判的方法,可以使计算机音乐有助于人之生存质量的提升改善,益于音乐艺术自身的发展。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性DNA病毒,病毒本身的复制并不造成肝脏损伤。研究表明,CHB患者肝脏损伤是由于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却又长期被激活并介导肝细胞破坏而发
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是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并且生长迅速,同时患者常合并有肝硬化,超过75%的患者由于肿瘤大小、位置等原因不能进行手术根治性切除,大约10-30%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居女性肿瘤之首,其中20%-25%的浸润性乳腺癌过表达HER2蛋白,导致相应的信号转导系统过度活化,细胞增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重要特征之一是金融资产总量对GDP比率迅速上升,同时各国之间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又存在较大差异,进行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国别研究具有十分重要
基于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数据,首先对脑卒中发病人数进行统计描述,结果表明:发病人数具有季节特征;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男女性别的发病人数相差不大,男性略大于
<正>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向西开放战略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指导新疆建立对外开放、对内合作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向西开放意味着我们要在更宽
通过清末和民国时期丝绸纹样的对比,从社会变革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转变这两个角度,探讨了该时期丝绸纹样题材的传承与延伸,外来纹样的渗透与融合,丝织技术的快速进步,丝织品
<正>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审计机关成立三十周年的喜庆之年。多年来,在湖北省审计厅和潜江市委、市政府的
<正>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交往”这个已经引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在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与此同时,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报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