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机构投资者的崛起。机构投资者,如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管理着越来越多的资产。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随着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者的主体将从个人投资者为主转变为机构投资者为主。人们也把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当作衡量一国资本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我国证券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成为监管部门、投资者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利用证券投资基金半年报和年报中提供的持股详细数据,从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特征,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和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三方面实证检验了基金是否是理性的投资者,基金是否提高了市场的效率,以及基金是否降低了市场的波动程度,从而综合判断证券投资基金是否起到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从理论上分析,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可以理解为证券市场正常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即投资、融资和优化资产配置。而证券市场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又和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证券价格的相对稳定性,二是证券价格的有效性。证券市场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影响证券市场稳定性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同时,作为主要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的市场稳定性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也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证券投资基金的运行既能产生稳定市场的因素,同样也能产生破坏市场稳定的因素。从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来说,是属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本身不是以稳定市场为其运作的目标,没有稳定市场的义务,证券投资基金是否能稳定市场不是一个义务和责任的问题,而是证券投资基金在现实中能否客观的起到这个作用的问题。而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到底是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还是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这要取决与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中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潜在因素主要包括基金的理性投资行为;基金能监督上市公司,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高;基金改变市场的博弈格局;基金能倡导理性投资的理念;以及基金拓宽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而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可能出现的破坏市场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基金的价格操纵行为:基金投资的短视行为;基金的羊群行为;以及基金持有者的投机行为。本文还建立了一个理性预期的模型来描述具有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的增加对市场的稳定性的作用,该模型显示,随着拥有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证券价格的波动性会最终减小,从而增进市场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在拥有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很小的时候,拥有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比例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也有可能增大市场的波动性。因而,在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检验之前,我们很难单从理论上判断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在现阶段对市场整体而言到底是起到稳定还是不稳定的作用。
第二、基金的理性投资一对证券投资基金持股特征的检验:本文首先将历年基金持有的股票和未被基金持有的股票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基金的持股偏好;然后对基金持有的股票,采用分组排序和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了那些因素影响基金持股比例的高低,并和对照研究的结论相印证;最后对比了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持股特征,检验两者是否有系统的差别。
研究的结果显示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已显示出明显的特征。总的说来,证券投资基金在选择股票时对流动性因素较为重视,偏重流动性较好,即价格较高,流通市值较大的股票。同时,基金还偏好波动性相对较小和上市时间较短的股票,后者可能体现了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优势,但和我国证券市场对新股和次新股的炒做也有关系。此外,基金对市盈率和市净率高的股票持有所规避,说明基金对风险过高、有价格泡沫的股票是有所规避的。研究还显示,最近几年,开放式基金在选择股票时开始表现出较明显的正反馈交易特征,历史收益越高的股票,基金持有的比例就越高。总的来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还是显示出较为理性的特征,支持证券投资基金是相对理性的投资者的假设。最后,本章比较了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持有的重仓股,并未发现两者有显著的差异。
第三、基金和市场效率一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的检验:本文从基金持股比例和基金交易(持股比例变化)两个方面研究了基金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金的持股比例和相关股票的收益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这种正相关性在基金持股和当期股票收益之间表现得特别显著。基金持股比例高的股票在当期的收益也高,同时有基金持股的股票的平均收益也高于市场的平均收益,基金持股比例最高的一组的股票平均而言在半年内的收益比基金持股比例最低的高16%,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意义,而整个基金持有的股票的平均收益在半年内比市场高4.58%,在经济意义上也比较显著。实证检验还发现,平均而言,当期基金持股比例越高,随后一期股票的收益越高。这些结果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基金的交易是源于信息优势和基金交易能影响股票价格的假设。基金交易和相关股票收益的实证结果显示,股票的收益和同期的基金交易存在的显著的正相关性,基金增仓(减仓)比例越大的股票,同期的收益就越高(越低)。同时。基金的交易和随后一期的股票收益也存在正相关的联系,即,基金当期增持比例越大的股票,在随后的半年内收益也倾向于越大,而基金当期减持比例越大的股票,在随后的半年内收益倾向于越低。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基金交易和相关股票收益的相关性在基金的买入和卖出行为之间是不对称的,基金买入股票时,股票价格相对上升的幅度和显著性都要比基金卖出股票时股价相对下降的幅度和显著性要大。总之,本文研究的结果显示基金的持股和交易和股票收益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支持这种相关性主要是源于基金具有信息优势的假设。因此,基金交易带来的股价变动加速了股价对信息的吸收和对内在价值的回归,从这个角度来说,证券投资基金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第四、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本文从市场和个股两个层面分别检验了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从宏观层面上来看,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和股票市场整体的稳定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基金持股占整个市值的比例越来越大,市场的整体波动性趋于降低。无论是基金持股和同期市场的波动性的回归检验的结果,还是基金持股和市场波动性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都支持基金整体上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的假设。从股票层面上来看,基金持股和所持股票的波动性在某些时间段内表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在另一些时间段内又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说明有时基金的持股减少了股票的波动,有时又加剧了股票的波动。但从整个样本期间来看,基金持股总体上未对所持股票表现出显著而一致的稳定或不稳定影响。我们将基金交易对后期股票波动性的影响按基金持仓增加和基金持仓减少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检验,没有发现两者对股票波动性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同时我们也没有发现基金对交易比例特别大的股票的波动性有突出的影响。
从实证结果来看,本文的研究支持证券投资基金在总体上是理性的投资者,并增加了我国证券市场稳定性的假设,但有时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和交易也会加剧相关股票的波动性。基于这个结论和本文的理论分析,本文认为,结合管理层大力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要进一步发挥证券投资基金稳定市场的功能,应该完善以下方面的工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改善基金的治理结构,引入公司型基金;加强对基金的监管,规范基金的投资行为;继续大力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扩大证券市场规模,增加投资品种;加强投资这教育,培育理性的基金投资者。
整体来看,本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证券市场稳定性的内涵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应该同时从证券价格的稳定性和证券价格的有效性两方面同时考虑的观点,同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影响证券投资基金发挥其稳定市场作用的相关因素,国内现有文献在这方面尚鲜有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本文还建立了一个理性预期的模型来描述具有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的增加对市场的稳定性的作用。
其次,虽然近年来国内关于机构投资者或者基金对证券市场的稳定作用的研究不少,但得出的结论多种多样,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研究采用的样本较小,多是仅仅以基金重仓股或是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时间区间较早且短,研究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特征以及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证研究,在样本的时间长度和容量上都超过了已有的研究,几方面的结论相互印证,更容易得出较为全面和可靠的结论,提供了中国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收益与波动性关系的经验证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