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迄今为止,恶性肿瘤仍旧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类严重疾病,是人类疾病中的第二大杀手,手术、化疗、放疗是其治疗的三大基本手段。多数肿瘤要依靠放射治疗,但放疗缺乏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于正常细胞也存在杀伤作用,从而产生毒副作用,使得其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最为常见也最为关键的就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因此,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杀死肿瘤细胞和保护机体免疫系统同等重要。中国传统医药虽在控制肿瘤方面欠佳,但多数具有增强免疫、降低毒副作用的功效,且较为安全,在放疗辅助治疗上具备独特的优势。鹿血晶系梅花鹿血或马鹿血经炮制加工干燥后制得的产品,具有养血益精、行血祛瘀、消肿疗伤等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外周血象、脾脏和骨髓组织形态、T细胞亚群及相关蛋白等的变化,评价鹿血晶对荷瘤鼠放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制备S180腹水瘤细胞悬液,建立S180荷瘤鼠模型。2分组和给药。设置正常组、荷瘤模型组、放疗组、放疗+鹿血晶组。对治疗组进行X线局部照射,10 Gy/5次,2 Gy/次,每天1次,连续5天。放疗+鹿血晶组自照射开始即灌胃给予鹿血晶混悬液,连续给药10天,于开始给药后第16天处死。3在治疗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和肿瘤生长情况,并定期检测小鼠外周血血象,观察各组小鼠在治疗期间血象的变化。4治疗结束后将小鼠处死,钝性剥离脾脏和同侧股骨制作标本,称取脾重,计算脾脏指数;制备抗凝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6、IL-1表达水平。6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3和T-bet的表达。7采用HE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小鼠脾脏和骨髓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1荷瘤鼠接受照射后体重呈下降趋势,给药后体重下降幅度减小,肿瘤增长也较放疗组减缓。2治疗期间外周血血象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开始照射后5天,放疗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数均降低,给鹿血晶后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有回升趋势,其中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淋巴细胞数变化显著(P<0.05);尤其第10天,与模型组相比,放疗组和放疗+鹿血晶组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均显著下降(P<0.01),且第10天和第15天荷瘤鼠放疗+鹿血晶组的淋巴细胞数较放疗组明显升高(P<0.05)。3对脾脏指数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放疗组的脾脏指数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放疗组比较,鹿血晶对放疗荷瘤鼠放疗后脾脏指数的升高作用明显(P<0.01)。4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放疗后荷瘤鼠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CD8+杀伤性T细胞亚群以及CD4+/CD8+的比例均下降(P<0.05);与放疗组相比,鹿血晶对荷瘤鼠放疗后外周血中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数量有增强作用,CD4+/CD8+比例也增加(P<0.01)。5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荷瘤鼠放疗后外周血的IFN-γ表达减少(P<0.05),给药后较放疗组荷瘤鼠外周血IFN-γ水平升高(P<0.05);放疗荷瘤鼠外周血的IL-4表达水平上升(P<0.05),与放疗组荷瘤鼠相比,给药后荷瘤鼠外周血IL-4表达降低(P<0.05)。放疗组较模型组荷瘤鼠外周血的IL-6、IL-1表达均有增加趋势,给药后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6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3与T-bet表达,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放疗组和放疗+鹿血晶组T-bet和GATA3表达均降低,放疗组T-bet表达比GATA3降幅更大,GATA3表达占优势,给药后GATA3表达明显降低(P<0.01),T-bet表达上升。说明鹿血晶能缓解放疗造成的荷瘤鼠脾脏组织中T-bet/GATA3的比值降低,使T-bet表达占优势。7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给药后放疗组荷瘤鼠的脾脏、骨髓组织形态学损伤减轻。结论:鹿血晶对放疗引起的荷瘤鼠血象损伤尤其是T淋巴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缓解放疗引起的体重减轻以及脾脏、造血功能损伤,并能通过调节CD4+/CD8+T细胞比例、平衡Th1/Th2型细胞因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机制可能与其影响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