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监测某耐火陶瓷纤维(RCFs)生产企业的职业有害因素;分析和评价其从业员工的健康状况;探究RCFs是否造成员工氧化损伤。方法:参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采样与监测方法,对某RCFs生产企业连续五年进行职业有害因素监测。采用质量浓度和计数浓度法进行生产场所总尘和纤维浓度的测定,采用个体噪声仪和WBGT仪进行作业岗位噪声和WGBT测定。问卷收集员工一般情况及吸烟等生活习惯信息,员工健康状况分析依据普通体检和职业健康体检进行。体检时收集员工空腹晨尿5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测定尿中8-OHdG水平,以反映DNA氧化损伤。分析累计纤维暴露量及吸烟对尿中8-OHdG水平的影响。尿中8-OHdG水平经对数转换后服从正态分布,使用t检验对不同分组的尿8-OHdG水平进行比较。不同组之间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实用卡方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及纤维暴露水平与8-OhdG水平升高的关系。结果:对某RCFs生产企业连续五年进行职业有害因素监测,结果发现该企业主要的职业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噪声和高温;生产性粉尘五年的合格率分别为37.5%、58.5%、57.8%、61.8%、64.9%;噪声五年的合格率分别为90.0%、84.3%、88.6%、95.0%、100%,均呈上升趋势;总粉尘浓度:原料车间>甩丝及其他生产车间>维修保障岗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甩丝车间及其他生产车间的噪声水平高于原料车间及维修保障岗位的噪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员工5年期间,排除陈旧性肺部损伤者后,有17人出现胸片异常,一线工人和维修保障人员胸片异常率分别为7.14%和9.09%,高于行管人员(5.26%),但不同岗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一线员工接触粉尘年限(8.9年)不长且研究例数偏少有关,胸片异常可能会随接尘时间延长而增加;随访5年中,有78人的肺功能出现下降,一线工人的肺功能下降率为42.52%,远高于行政管理人员(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修保障人员肺功能下降率(36.36%)也高于行政管理人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从事RCFs作业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无论吸烟与否,耐火陶瓷企业员工尿中8-OHdG水平随着纤维暴露量的升高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与不吸烟工人尿中8-OHdG水平的对比中,吸烟组的8-OHdG水平相比不吸烟组有明显升高趋势,并且在低纤维暴露组中,吸烟工人的尿8-OHdG水平高于不吸烟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及累计纤维暴露所致8-OHdG水平升高的比值比(OR)分别为3.644(95%CI:1.730,7.675),1.077(95%CI:0.632,1.837)。结论:耐火陶瓷企业存在职业有害因生产性粉尘和噪声。接触RCFs粉尘可引起胸片异常和肺功能下降。累积RCFs暴露对氧化损伤的作用还需要继续观察或扩大样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