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拉善和硕特旗是清代外札萨克厄鲁特蒙古诸旗中上无盟署的特殊的札萨克旗,该旗地处藏传佛教圣地青藏高原近邻等因,境内大小寺庙竟有40余处,可转世之大小呼图克图、呼毕勒罕多人,而喇嘛人数在全旗蒙古族总人口中竟占有三分一之多,成为有清一代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畸形发展的典型蒙旗。该旗大小寺庙基本上归属于广宗寺、延福寺、福因寺等三大寺庙系统,而规模较小的寺庙各自分布于该旗36个巴嘎境内。所以,在清代地广人稀的阿拉善和硕特旗来说,如何有效管理众多寺庙和喇嘛对于维持该旗社会秩序和调解处理宗教与世俗社会之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等问题意义重大。本学位论文根据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印务处蒙古文档案、清朝官修《理藩院则例》、《阿拉善蒙古律例》以及后人社会历史调查报告等史料,对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寺庙与喇嘛管理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梳理了该旗寺庙与喇嘛的三层管理系统,即中央理藩院对蒙旗寺庙与喇嘛的综合管理、地方行政一级管理机构-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衙门对境内寺庙与喇嘛的行政和立法管理制度及其实施、寺庙内部传统的喇嘛等级管理、僧侣戒律以及对呼图克图、活佛所属沙毕纳尔(庙丁)的行政、立法管理等三层管理模式在相互补充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寺庙与喇嘛管理体制中的基本链条。本学位论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构成,约四万余字。前言主要论及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所利用的主要文献史料、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等。论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和研究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三大寺庙系统和三大活佛系统。论文第二部分对理藩院关于蒙旗寺庙和喇嘛管理方面制定的喇嘛律例的颁布以及具体在该旗的实施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论文第三部分通过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衙门发行的文书、立法规定的辨析,阐述该旗札萨克衙门对境内寺庙与喇嘛的行政、立法管理及其实时状况。论文第四部分通过对档案所载个案和寺庙内部管理机制的有效成分的分析,阐述了寺庙内部的行政管理和僧侣教规、戒律等因素对该旗寺庙与喇嘛管理中的实际效应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