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三叠世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生物圈的恢复时期,一直是古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该段时期建立一套稳定的可对比的生物年代地层格架(生物带),是相关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随着近年来早三叠世古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以往学者建立的生物带分辨率已较为粗糙,难以满足当今需要。目前,建立一套高分辨率的、可大范围对比的生物年代地层格架,是早三叠世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 菊石作为良好的标准化石,在三叠纪乃至整个中生代的生物地层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Smithian亚阶和Spathian亚阶建立了一系列高分辨率的菊石带,但Griesbachian亚阶和Dienerian亚阶由于菊石保存较差,菊石带的划分相对不够完善。从全国范围内看,西藏南部早三叠世菊石保存最好,因此,本文选择西藏南部的定日曲布、聂拉木色龙剖面进行考察研究。 笔者于2014年和2015年两次进入西藏进行西藏野外工作,总时长约70天,其中在上述两个剖面工作约40天,共采集菊石标本约150托盘、近2000枚,室内修理时长超过1000小时。 在上述两个剖面,本文共描述了早三叠世的菊石36属50种(含2个未定属和15个未定种)。其中,Griesbachian亚阶5属,分别为Otoceras、Anotoceras、Ophiceras、Hypophiceras、Discophiceras,数量上Ophiceras最多,壳形、壳饰均较简单,代表了三叠纪初期较为原始的形态类型;Dienerian亚阶4属;Smithian亚阶27属,此时属种和形态的分异度均已经很高。 在上述两个剖面的Griesbachian亚阶至Smithian亚阶,共建立菊石带9个,其中Griesbachian亚阶3个,分别为Otoceras woodwardi带、Ophiceras tibeticum带和Anotoceras nala带;Dienerian亚阶1个,为Ambites带;Smithian亚阶5个,分别为Brayardites compressus带、Nammalites pilatoides带、Pseudoceltites?带、Pseudoceltites multiplicatus带和 Anasibirites kingianus带。 基于菊石带的建立和对比,本文在曲布剖面识别出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Griesbachian亚阶与Dienerian亚阶。Otoceras在曲布地区的首次发现也否定了前人Otoceras分布十分局限的观点。 本文建立的Otoceras woodwardi靠、Ophiceras tibeticum带、Brayarditescompressus带、Nammalites pilatoides带和Anasibirites kingianus带可与西藏南部的土隆地区、巴基斯坦盐岭地区和印度的Spiti地区的菊石带直接对比,而色龙地区的Pseudoceltites multiplicatus带对应于其余三地的Pseudoceltitesmultiplicatus带和Nyalamites angustecostatus带,表明该段时期色龙剖面为凝缩沉积。 通过对曲布和色龙地区菊石生物群的分析,进一步证明Griesbachian亚阶菊石多样性和形态分异度均很低,而Smithian期菊石属种分异度和形态分异度已经很高,说明虽然菊石在三叠纪初复苏较早,但达到高分异度至少经历了一百万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