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黑一雄,著名日裔英籍作家,曾凭借小说《黄昏时分》(义译《残日》《盛世遗踪》,《长日留痕》等)获得英联邦最高文学奖布克奖。石黑一雄的小说的创作主题与后殖民时代的移民文学创作传统息息相关,反映了国际移民作家自我身份飘忽不定的处境,并代表了移民小说新的发展趋势。石黑一雄的作品大多以回忆为线索,在历史的大语境中展开主人公的记忆。怀旧成为了他多部作品的共同主题。本文在对《黄昏时分》展开细读的基础上,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出发,结合文化人类学,后殖民批评及精神分析等理论来追寻作品中的怀旧主题,并探讨石黑一雄复杂的文化身份背后的怀旧现象,继而提出怀旧不仅是石黑一雄对于东西方诗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是石黑一雄在无根的漂泊中对家园永恒的想象和建构。在英日文化冲突的背景下,本文展开对石黑一雄作品中的母题,叙事结构,人物及意象的怀旧追寻。最后得出结论:作为移民作家的石黑一雄作品中的怀旧既是抵抗,也是焦虑、冲撞、协商、无可奈何,是主体的建构。以他为代表的移民作家借助文学文本对家园的想象和建构中,无不隐藏着他们对于自己民族文化和西方霸权文化的解构和改造,以此来不断地建构他们想象中的家园——一个文化共融的第三空间。
本文主要由六章组成。
前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石黑一雄的文学生涯及小说创作背景。其次通过对作者创作生涯以及其小说研究现状的简单回顾,本文作者发现小说《黄昏时分》中体现的怀旧主题及独特的艺术手法尚未引起文学评论界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以小说主题及写作手法为切入点,阐释作者对人性、道德价值,文化身份以及艺术创作手法等进行的深刻理解。
第二章从作品中的母题这一层面来展开对作家作品中的怀旧主题的探讨。复杂的文化身份背景使得作家作品中所呈现的内容也体现出相应的杂糅性。虽然作家凭借流畅哀婉的英语小说打入了西方文学的主流话语,他的成名作品也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英国式的男管家。但作家民族文化却是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他作品中。从他早期以日本为背景的两部小说开始,日本文学中的母题便不断出现在石黑一雄的作品中。然而,在石黑一雄的著名作品《黄昏时分》中,作者大胆的借用并成功地颠覆了这个非常富有西方特色的圣杯追寻的母题,使其表现了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中关于忠的主题。日本化的主题在石黑一雄的笔下,不仅穿上了一层西式的语言外衣,更是融入了西方主流诵语对“他者”的解构和改写。
第三章将从人物类型这一层面展开对石黑一雄作品怀旧主题的探讨。这一章将集中探讨石黑一雄成名作《黄昏时分》中的主人公性格。石黑一雄虽然给了他的主人公一个英国身份和姓名,但其本质仍是一个典型的深受日本武士道精神所熏陶的日本人。
第四章主要从文本的逻辑结构这一层面米展开对石黑一雄作品中怀旧主题的追寻。并结合东西方文学中怀旧传统来探讨石黑一雄小说的独特叙事风格。石黑一雄作品中两种叙事风格的碰撞恰恰体现了他复杂的文化身份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冲突。这一章将分别从文本的叙事时间,空间及视角等几个角度展开对石黑一雄作品《黄昏时分》中的怀旧主题探讨。石黑一雄的小说中的叙事时间总是处于过去与现在的不断地交融和变换之中,形成一个多维的时间线。而作者也总是将主人公放置于不定的空间中,主人公总是“在走廊上”“在门槛上”,“在灌木中”。故事也是从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的回忆中缓缓道出。这样,多维度的叙事时间,不定的叙事空间和不可靠的叙事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多重的文化身份,揭示了移民群体失落、孤独、以及丧失文化身份所造成的尴尬处境。
第五章将探讨石黑一雄作品中怀旧意象的探讨。石黑一雄作品《黄昏时分》中充斥着大量的怀旧意象,而这些怀旧的意象并不是单一的怀旧的载体,而是作家反映自身境遇的有力工具。在石黑一雄的文本中,房子这一意象总是承载着多重的功能。它既象征着作者对自身民族家园及民族传统的表达,也象征作者对代表英国文化的乡村庄园的解构。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作家在无根的漂泊中对家园的想象和建构。而作品中颜色更是作家追寻想象中的家园的集中体现。石黑一雄的作品中很少出现表达颜色的词语。而每每提及主人公,也就是达灵顿庄园的管家斯蒂文森,都会伴有比如像“黑暗”“阴影”这样的词语。与此相对的是,他的爱人,文本中的唯一一位女性,肯顿小姐的每一次出现都几乎带有比如像“阳光”,“明亮的”,“花朵”等词语。而斯蒂文森在通往肯顿的家的旅途中也是一路艳阳高照。这无不体现了石黑一雄的独具匠心。“黑暗”和“阴影”象征着斯蒂文森被殖民,被他盲目追求的“尊严”和“伟大”所束缚的人生和情感。而肯顿几次三番的给斯蒂文森“牢房”似“阴暗”“潮湿”的房间带来花朵象征着对他的拯救。而他最后的西部之旅就像是踏上了一条阳光普照的重生之旅。然而,最后与肯顿的分别却道出了被殖民者的悲哀,斯蒂文森刚刚认识到前殖民给他的伤害,却又陷入了一场新的殖民…美国来的新主人的文化殖民。这恰恰体现了石黑一雄对自身境遇的关注。作为生活在西方世界的移民作家,为了在西方主流话语中获取一席之地,他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西方霸权话语对他的殖民,而又无法摆脱的尴尬。
最后一章得出结论:石黑一雄“国际化小说”的创作主张与实践,以及后殖民语境下石黑一雄能够成为国际性艺术家的重要因素,人都来源于作家对当代移民群体的精神面貌及面临的文化身份问题关注与反思。作者对当今社会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体现在作家的“杂柔性”创作中。他的作品不仅具备了英日文学的特色,同时也是对英日文学传统的改写利解构。正如许多生活在西方世界的移民作家一样,石黑一雄试图通过怀旧为白己漂泊的灵魂建构一个想象的家园,更借此达到与其他移民作家的认同,最终踏上了对想象中的家园——一个英日文化共存的第三世界的追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