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探讨和对比经皮穿针椎体成形技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球囊扩张式”(inflatable bone tamp,IBT)与“SKYR膨胀式"(SKY-R inflatable bone tamp)两种椎体后凸成形技术(PKP),三者的临床疗效及运用前景。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2004年6月到2009年3月,我院将78例共107个节段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女性44例,男性34例,年龄在54~91岁之间(平均年龄62.3岁),病史在2~32天不等。21例伴有内科杂病,其中高血压患者11例。2.方法:在局部浸润麻醉、影像设备监控下,分别采取PVP治疗51节段,IBT式PKP球囊撑开型32节段,SkyR式PKP骨扩张器式24节段。结果:术后没有出现疼痛评分在很差区域病例,大多数患者在术后3~7内疼痛症状基本缓解。PVP组椎体高度恢复约28.4%,PKP组恢复约58.2%。其中,21例(26节段)发生渗漏情况,上下椎板共14例,椎体前缘渗出5例,椎体后缘渗出3例。2例于工作通道中形成固化彗尾。3例术后2周内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但均未出现因脊髓压迫所致相应感觉及功能障碍。结论:椎体成形技术作为脊柱微创领域的新技术,有着传统治疗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方面的空白,故该技术在解决器材费用的前提下,将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临床观察资料显示,三种椎体成形技术都具备良好的止痛效果,对椎体的刚度和强度的恢复效果明显。PVP相对与PKP渗漏率较高,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较难以控制。IBT与SKyR在椎体高度恢复方面作用相当。IBT压力易于掌握,椎体内腔隙更加平滑。SkyR组撑开后的特异性腔隙,使骨水泥更加深入椎体内,故其在恢复椎体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PUP组与PKP组在椎体恢复椎体高度和稳定性方面在统计学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