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SM)利用规范对称性成功地描述了粒子间的部分基本相互作用,几乎SM所有的预言在精确实验中都得到了检验。SM引入了一个基本标量场,这个标量场的非零真空期望值会引起电弱对称性破缺,使W±、Z以及费米子获得质量,而这个标量场的中性分量为希格斯(Higgs)玻色子。 2012年,Higgs玻色子在LHC上被发现,该粒子的质量约为125 GeV。因为理论预言与实验之间存在偏差,所以应该对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进行研究。这个标量粒子是否为SM预言的粒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所以对Higgs玻色子性质的研究将是当前和未来高能实验的主要目标。LHC和未来的ILC将会测量Higgs玻色子与费米子、规范玻色子的耦合及其自耦合,测得的结果与SM精确的理论预言值相比较,任何与SM之间的偏差都可能会成为新物理模型的相关信息。 在LHC上Higgs联合产生过程pp→Z→ZH是研究HZZ耦合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以B-L模型和非普适SU(2)1×SU(2)2×U(1)Y模型为例,研究了这两个模型对ZH产生过程截面的贡献。我们的数值结果表明,B-L模型对ZH产生截面的贡献非常小,而非普适SU(2)1×SU(2)2×U(1)Y模型对ZH产生截面的贡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