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与家庭农场经济效果比较及原因分析 ——以皖北地区为例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规模经营对提升粮食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作为粮食规模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二者间经济效果的差异尚未获得充分的研究。本文依据安徽省61份种粮大户和82份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的调查问卷,运用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间经济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的经济效果优于种粮大户,进一步从经营行为、资源禀赋和获得社会化服务等层面对经济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营行为上,家庭农场在户均经营面积、种植结构、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对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投入力度上都优于种粮大户;在资源禀赋上,家庭农场在劳动力数量、受中高等教育的比例和家庭社交支出上优于种粮大户,但在受教育年限、种粮资历、规模经营资历、社会资源禀赋、组织维度、信任纬度和集体纬度上都不及种粮大户;在获得社会化服务上,家庭农场借贷数额更多、农业保险购买力度更大,销售渠道更倾向于个体商贩和企业,在防控受灾率和成灾率上且在采取灾后补救措施上都优于种粮大户,但在补贴收入、接受农业相关技能培训的次数、防控绝收率和采取灾后补救措施上不如种粮大户。在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耕地流转、主体培育、农田基础设施投入、金融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文章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三章到六章,分别对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收益、经营行为、资源禀赋和获得社会化服务进行比较分析;第七章,总结结论,做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国民的投资意识普遍提高,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的关注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财务报告作为外部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相关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更是备受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仍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威胁着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更对审计行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不仅可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重构了新闻传播业的大环境,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心态正因此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新闻业同样产生着重大而难以估量的影响。产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即是本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内容。为此,本文以职业社会学为研究视角,以南昌市新闻从业人员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人在职业选择、职业认知、职业满意度等方面的心态转变及影响因素,并分析这种转
随着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建立与中央两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下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政府审计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以往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在审计内容和重点上,以被审计领导干部重大经济决策和财政财务收支、重点项目建设等为主,以资金为主线;在审计评价中,主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反映,忽视了审计评价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参考价值和重要意义。
网络专题新闻具有专业性极强、受众范围有限等特点,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从而信息越发纷繁复杂,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难度大大加深。与此同时,各企事业单位开始发展各类智能化办公APP,以更好得进行线上办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面对的TOP级客户4000余人,遍布世界各地,客户的新闻洞察难度大大增加,新闻及社交信息分散于网络各个角落,因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线上客户新闻的洞察解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多元化时代,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矛盾问题集中凸显,特别是随着城市发展与更新带来的城市居民抗争问题也日益突显。近年来,城市规划与建设所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拆迁维权问题、邻避效应问题等层出不穷,大大小小的社会抗争事件也越来越多,引起许多政府部门和高校学者的高度重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社会抗争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我们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完善。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下文简称《公约》)中提出采取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方式促进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因此,非正规教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措施在各国广泛推行。我国作为《公约》的较早缔约国之一,一直不断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实践方式,提出了非遗保护实践的“中国方案”,形成非遗保护实践的“中国经验”。其中,作为最重要经验和做法的是中国近年来开展的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改革初期探索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失去其当初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造成土地不能被精心种植管理,甚至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土地撂荒现象。因此,通过有效途径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当前农业转向适度规模经营,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有鉴于此,土地股份合作社便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变化,以适应土地流转的新形势。但土地股份
盈余揭示了关于公司业绩和股价走势的重要信息,是长期和甚至短期内公司股票收益最重要的一个解释因素。以前的文献表明,市场会对收益作出反应,然而,对收益的这种反应取决于信息环境。近期的文献开始关注投资者从年报等披露中获得并理解会计盈余信息所受到的影响。公司年报披露中的文字信息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途径来理解公司情况,对于盈余的市场反应这方面研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字披露包含会计研究人员几十年来一直在研
典籍注释由来已久,并从经书注解逐渐扩展到文注与诗注,其中赋注首开“文注”之先声。汉赋这一文体作为一代之文学历来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所涉问题从赋源、赋体、赋用、赋集到赋史、赋话不一而足,而从“经注”演变而来,得益于“文集”之兴的赋注问题则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本文从唐代切入,以史书和《文选》当中的汉赋注释篇目为中心,试图在厘清汉赋注释之源流的基础上,深入考察因依附于史书注释和《文选》注释,并深受唐代
有明一代,其西北边境卫城——洮州、河州边外,居住着诸多生、熟番族。熟番与明朝有茶马贸易关系,生番则没有。明朝中期,漠南蒙古右翼万户的一些部落陆续西迁,进入青海湖周围和河湟地区,他们被明朝称为“西海蒙古”。蒙古人的西迁,使原本环青海湖而居的番族诸部被迫东迁,时常侵掠明朝边境,导致河湟地区的明、番之间的和平状态被打破。出于边防安全的需要,明朝对边外番族诸部采取既拉拢又打击的政策。隆庆五年(15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