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流相沉积中,辫状河沉积和曲流河沉积是其最主要的储层类型,同时它们也是国内外沉积学研究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曲流河沉积储层及其内部结构展开了积极地研究,并提出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的沉积模式,但是对于辫状河沉积储层及其内部结构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还没有较为成熟的认识和研究成果。对于辫状河沉积储层,在存在差异的沉积环境下,其内部沉积单元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物性特征。基于传统的辫状河沉积模式,对储层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可能不能较为全面的阐述砂体内部结构特征,从而不能很好地对不同型辫状河储层的认识。在传统辫状河沉积内部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个补充和再认识,从而更加精细地刻画辫状河沉积内部结构已经成为辫状河沉积开发中的迫切要求。P油田馆陶组主力小层属于辫状河沉积砂体,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砂体特征与传统辫状河沉积砂体有所不同,难于仅仅按照前人所提出的辫状河沉积模式进行内部结构分析,如何重建储层内部结构,已经成为研究区后期认识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本论文研究以P油田馆陶组主力小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和主力小层砂体沉积特征的认识的基础上,同时结合P油田主力层的勘探实践、露头考察与现代沉积调查,对传统辫状河沉积结构模式进行了补充,并提出了对应的储层内部结构解剖的解剖方法,对馆陶组主力小层进行了精细解剖,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模式。按照上述思路,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先对P油田地质背景进行了调查,确定所研究的馆陶组主力小层为辫状河的沉积环境。其次在辫状河沉积结构模式的调查基础上,一方面进行了辫状河沉积露头考察。露头剖面选取了山西省大同市云岗镇吴官屯剖面,并将该露头剖面与研究区主力小层从气候特征、储层特征、构形要素特征等方面进行类比,发现其特征与研究区所发育的砂体具有相似性,同时发现在砂体沉积构型单元上与传统的辫状河沉积模式不尽相同,剖面上除了发育砂坝、河道、废弃河道以外,还发育沟道、洼坑等沉积构造单元。另一方面进行了辫状河现代沉积调查。选取的现代沉积河段位于湖北省麻城市罗田县胜利大河辫状河段,对其中典型砂坝进行规模、水速等进行了测量,结合测量数据对砂坝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且确定了其沉积构造单元在该河段包括砂坝、河道、坝槽、沟道、洼坑等。利用储层层析分析法,按照“辫流带—复合心滩坝—单一心滩坝—河道砂—内部”进行逐层解剖。研究中以该研究区所划分的密井网区厚油层为例,先建立骨架剖面,确定以厚油层顶底泥岩为基准,找到标准层,通过底拉平建立对比剖面,基于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复合心滩坝进行识别,再以曲线回返特征以及旋回的变化特征来识别单一心滩坝,从而在三维空间中追踪识别心滩坝确定其分布范围。在单剖面对比和三维闭合剖面的基础上,结合砂坝的直接的接触关系分析砂坝的空间演化,再现心滩坝的形成过程。基于现代沉积调查和露头调查,考虑了心滩坝的形成过程,并且确定了研究区辫状河砂体内部结构单元,与传统的辫状河沉积模式不尽相同,因而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为后期研究区剩余油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最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