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蚜总科Aphidoidea,是小麦上的优势蚜虫种之一,具有分布广、繁殖力高、世代周期短、危害重等特点,并具有多型现象,有翅蚜能迁飞危害,严重影响我国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抗性是影响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发展的重要生态因子,选育和利用抗蚜品种是麦长管蚜综合治理的一项基本措施,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研究将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变形为年龄-龄期生命表,对麦长管蚜在不同小麦品种苗期的生命表参数和在山农29上连续5个世代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济麦22和山农29上有翅型和无翅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和繁殖能力,以期为研究小麦抗蚜机理、抗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小麦品种上麦长管蚜发育历期、繁殖能力和种群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除4龄外若蚜发育历期在泰山455上最短,除1龄外在冀5265上最长。麦长管蚜在10个小麦品种上成蚜期从9.72 d至22.47 d不等。总寿命在泰山455上最长,为28.46 d,在泰山4497上最短,为16.07 d。麦长管蚜的产蚜前期和总产蚜前期在冀5265上最长,在泰山455最短。取食泰山455的麦长管蚜产蚜历期和繁殖力最高,与其余小麦品种有显著性差异。泰山455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最高,分别为0.26 d-1、1.29 d-1,与其它9个小麦品种有显著性差异,而其平均世代周期最短,冀5265的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最低。10个小麦品种的净增值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泰山455、济麦22、泰山28、泰山651、泰山5496、泰山27、09J23、山农29、冀5265和泰山4497。研究表明,冀5265和泰山4497的抗性较强,泰山455和济麦22的抗性较弱,其余小麦品种大多处于中间水平。2.济麦22上,麦长管蚜1、2龄若蚜发育历期有翅型小于无翅型,而3、4龄若蚜发育历期有翅型显著大于无翅型,有翅型成蚜期显著小于无翅型。山农29上,除1龄外,有翅型若蚜发育历期和成蚜期大于无翅型。济麦22和山农29这2个品种上有翅型麦长管蚜产蚜前期显著大于无翅型,而产蚜历期和繁殖力却显著小于无翅型。济麦22和山农29上有翅型麦长管蚜发生比例分别为31.25%和37.50%。有翅型麦长管蚜在山农29上除1龄外若蚜发育历期大于济麦22,成蚜期则显著小于济麦22;无翅型麦长管蚜在山农29上若蚜发育历期均大于济麦22,其成蚜期显著小于济麦22;无论是有翅型还是无翅型麦长管蚜,山农29上产蚜前期均大于济麦22,而产蚜历期和繁殖力均小于济麦22。3.比较了山农29上麦长管蚜连续5个世代的差异。除4龄外,F2、F3和F4代若蚜发育历期没有显著性差别,2、3龄时F5代若蚜发育历期最长。F2、F3和F4代成蚜期无显著性差别,但是显著高于F1和F5代。总寿命在F2代最长,为24.59 d,在F5代最短,为20.21 d。F1代产蚜前期显著高于F3、F4和F5代,与F2代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产蚜前期在5个世代间没有显著性差异;F4代产蚜历期最长,为11.23 d,显著高于F1和F5代;繁殖力在F2、F3、F4代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但是显著高于F1和F5代,F5代的繁殖力最低,为15.06头。F5代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显著低于F2、F3、F4代,净增值率在F2代有最高值,为19.99头,显著高于F1和F5代,F5代净增值率最低,为11.74头;F4代平均世代周期最长,为15.00 d,显著高于F1代,但与其余世代没有显著性差别。山农29对麦长管蚜连续种群的影响主要从F5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