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塘底质土壤矿化释放的养分补给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和渔产力的高低,因此,研究土壤对水体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贡献和影响对因地制宜发展渔业生产,保持水产养殖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迄今关于不同土壤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选取不同紫色土母质(红紫泥S1—遂宁组,采自遂宁;红棕紫泥S2—蓬莱镇组,采自自贡;灰棕紫泥S3—沙溪庙组,采自重庆北碚)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分析研究了土壤母质和浸出液中的养分特征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淹水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对母质水体藻类生长的影响,最后通过室内光照培养研究了不同土壤母质浸出液对鱼类喜食藻类(四尾栅藻、小球藻和菱形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母质紫色土的基本性质和养分含量分析表明,供试土壤的pH、有机质、有效磷、S、Mg、Mn和Cu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各养分含量的高低来看,供试土壤中有效磷、有效钾、有效氮、S、TN、Ca、和Zn含量的高低顺序一致,均表现为S1>S3>S2,微量元素Fe和Mn均是S3>S2>S1,Cu表现为S1>S2>S3,Mg以S2含量最高。(2)土壤浸出液的基本性质和养分含量分析表明,同一养分在不同土壤中其溶出率不同,供试土壤中TN、TP、TK和Ca的溶出率均存在显著差异。浸出液养分与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的TK、TN和S呈负相关,其它养分均呈正相关。(3)土壤浸出液养分随浸提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供试土壤中Ca的释放随浸提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余养分的释放随时间的增加出现升降交替的情况。整个试验过程中,SE1的pH值、TK和Ca含量一直大于SE2和SE3,而Mg和S含量一直处于最低水平;SE2中Ca含量一直最大,而Mg含量处于最低水平;SE3中B的含量最大。(4)不同土壤母质淹水培养藻类试验发现,萌生的浮游植物种属差异较大。S1中藻种数为40属48种,S3为26属37种,S2只有18属24种。藻类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07、1.188和1.219。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07、0.627和0.638。三种土壤中均发现了硅藻、蓝藻、裸藻、绿藻和隐藻,其中绿藻种数最多,其次为蓝藻。与S1相比,S2中无黄藻和金藻,S3无黄藻。藻密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三种土壤中藻密度总体为S3>S1>S2。土壤藻种数和藻密度与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5)四尾栅藻在三种土壤浸出液和对照中生长状况均较好,最大藻密度均出现在第8周,大小顺序为SE3>SE2>SE1。SE3中最大藻密度是22×104ind./ml,分别为SE1和SE2的1.63倍和1.50倍。(6)小球藻在各浸出液间生长差异较小,最大藻密度的大小顺序为SE1>SE2>SE3。培养期对照组小球藻的藻密度(25×105ind./ml)明显高于各浸出液组,分别为SE1、SE2和SE3的2.74倍、2.64倍和3.04倍。(7)菱形藻在各浸出液中的适应性很差,生长不良,最大藻密度的大小顺序为SE1>SE2>SE3。(8)不同紫色土浸出液养分含量与试验藻类生长相关性分析表明试验藻类的藻密度和比生长速率与土壤浸出液养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