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它的发展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得以兴旺发达并持续发展的根本。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上看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基础教育在资源配置上还存在非均等化现象,这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区域间、省际间及城乡间在办学经费、物质资源及师资力量上的非均等。政府在推动教育发展进程中担当责任主体的角色,更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基础教育是提升全民素质的根基,而均衡发展是走向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追求。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集大成者,在目前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合理有效的利用手中的权力,做到统筹兼顾,促使基础教育资源达到优化配置,这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本文的基本写作思路是按照“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检验与论证——结论与建议”展开的。在选题背景、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上进行简要阐述,并通过对文献综述的归纳总结,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目前存在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理论基础的支撑下,笔者从论文整体性出发提出假设: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其深层次原因来看,教育政策及经济发展程度这一宏观性影响因素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潜在诱因;而地方政府教育制度的制定和相关人口状况因素则是造成基础教育发展非均等化的直接原因。以上通过研究假设及相关描述性分析的概述后,接着进行假设的验证分析,笔者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收集和指标的量化,并采用统计检验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果验证了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基础教育在办学经费配置、物质资源及师资力量等均等化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最后通过有关实证分析验证了假设,即教育政策及制度、区域经济实力及人口因素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政府及教育行政有关部门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到在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之中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