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近年我国制度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从组织制度学派的角度来看,此次制度创业活动的实质是一次对在我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效率逻辑的反思,并试图通过推动其与公平逻辑的融合,帮助企业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正如Oliver等人所指出的:新制度合法性的确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组织异质性的存在,于是我们观察到不同的组织在执行相关社会责任时采用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如遵从策略、退耦策略等。从制度扩散的角度来看,部分组织表面上宣称承担社会责任,而在实践中却刻意地回避,显然有悖于此次制度创业初衷的。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组织应对新制度的决策?其作用机理又如何?这些显然是我国进一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也正是藉此而展开的。在第二章对现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基础之上,我们依次进行了场域层面的制度创业案例研究、组织层面的新制度应对策略案例研究和组织退耦策略实证研究等三项关联性的研究工作。首先,在场域层面的制度创业案例研究中,通过借鉴Hoffman、Child等人的研究方法,本文第三章在系统收集《WTO经济导刊》等7家大众媒体于1999-2011年中所披露的1265项特定信息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所谓“政府提倡、协会搭台、国企唱戏”的制度创业模式。此外,我们还进一步指出“行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可能是导致这一特殊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其次,在组织层面的新制度应对策略案例研究中,通过明确场域制度创业模式特征,本文第四章选取了此次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创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对象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在这一具体制度演进过程进行详细梳理后,我们选择了7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分别对其董秘等相关人员进行了2-3小时的深度访谈,并在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从规制、规范和认知合法性等三个角度进行了理论提炼,用所谓的“合法性距离模型”刻画“即使面对相同的新制度,异质性的组织为此所需付出的“合法性”代价也是不同的”这一核心命题;再次,在组织退耦策略实证研究中,基于第四章所提炼的变量维度,并结合第二章文献综述的相关内容,我们提出了本文的实证模型及假设命题。但受到数据的限制,在最大限度保证样本信息不损失的前提下,我们选择了147家上市公司及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并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该实证检验的结果部分支持了我们的假设命题。最后,我们的研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如何深化下一阶段的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于微观层面。经历了2008-2011年强制性的制度扩散过程,虽然大量的企业表面上采用了此项制度,但真正希望通过该制度改变企业的实践活动必须从内生性要素的培养入手。例如,加强和较高制度合法性场域中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改变管理者的心智模式等均是可以考虑的手段;其次,于中观层面。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本身的不完善以及在其制定过程中的政治行为,导致了部分企业的参与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机会主义的目的,同时另一部分企业,尤其是民企,被人为排除在参与核心之外。因此,如何使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本身更加完善、公平,是下一阶段需要在相关评价技术上突破的关键问题;最后,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问题可以部分地归结为我国特殊的行业协会治理结构所致:大企业主导的、政府行政命令单项传递机构。虽然,近年我国在这方面已近有了大量的尝试,但上述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因此,下一阶段我们需要明确行业协会的角色,将现有政府的职能通过完善的行业治理机构,部分地交由协会完成,以此降低新制度执行的监督成本,真正达到以制度塑造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