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恭维语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用来维护,加强或支持称赞一方的面子,被社会语言学家比喻为社会的润滑剂。近30年来,国内外的许多语言学家对恭维语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对恭维语的研究大多基于英语文化,对汉语文化背景下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这是本项研究的主要动因。本文从恭维答语的角度出发,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当代中国青年恭维语应答的特点是什么2.英语专业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与普通中国青年之间恭维语应答是否存在差异,有何差异3.当代中国青年在一定时间的英语学习后,英语是否会反过来对汉语的使用产生迁移本研究以布朗·莱文森的面子理论,Leech的礼貌原则和顾曰国的礼貌准则以及语用迁移理论为理论依据,以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和普通中国青年三组受试者为调查对象,运用DCT(对话补全测试)问卷收集资料,借助SPSS卡方检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目的是发现各组受试者所采用的恭维答语的频率及分布,通过分析,回答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本文共七章。在引言中作者首先澄清恭维及恭维答语的概念,接着说明了文章的写作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并且介绍了文章布局。第二章先介绍了理论背景,搭建理论框架,之后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状况。第三章是研究方法,包括研究问题,问卷设计,受试对象与数据收集与整理几个部分。第四章是对研究问题的分析与讨论。第五章总结全文。最后一章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以后的努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当代中国青年更多的运用接受型策略,回避型与不接受型策略次之,请求诠释型与不回应型策略最少。英语专业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与普通中国青年在很多策略方面都存在差异。通过SPSS卡方检验,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在接受型策略,回避型策略方面差异显著。非英语专业与普通中国青年在不接受型策略方面差异显著。而英语专业与普通中国青年在接受型策略,回避型策略和不接受型策略三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当代中国青年的恭维答语中确实存在着语用反向迁移,即英语向汉语的迁移。而且反向迁移程度与受试者的英语水平有关,即英语水平越高,反向迁移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在以往的研究中,语用反向迁移鲜有涉及,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同时文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工具比较单一;受试对象范围较小,不能代表整个当代中国青年恭维应答方面的特点;另外,还有很多变量没有考虑进去,如性别差异,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这些都会对恭维应答产生影响。所以作者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将这些社会变量都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