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M7.1级地震。玉树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还打乱了正常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断裂,带来了很多社会发展上的挑战。在全面应对过程中,除了中国政府高效有序的抗震救灾活动外,民间也出现了大量的捐款捐物行为以及空前的志愿服务热潮。很多社会组织和个体志愿者涌入灾区,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玉树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相对发展滞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牧民贫困面大、经济基础薄弱,生产生活条件简陋的欠发达地区,但具有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人口众多。青海玉树灾区人口中少数民族比重达到97%以上,其中藏族比重达到93%,玉树藏族自治州区域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地域特色十分鲜明。灾害发生后各类NGO参与了玉树地区的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工作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参与玉树少数民族地区灾害救援的NGO,自发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踊跃支援灾区的救灾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解放军和当地群众的救灾压力,为抢救群众生命产安全、保障灾民生活和稳定灾民情绪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尽快恢复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同时也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基本认可。目前,紧急的救灾已经结束,逐步开始进行长期性的灾后重建工作,各类NGO与此同时也开始进行玉树地区的灾后社会重建工作。NGO由于自身的优势参与了我国玉树地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受到一些限制,需要政府为非政府组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非政府组织也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及时有效地防治危机,提高危机管理效率。本文从多元治理模式角度出发,全方位的对参与玉树地区灾后重建的国际NGO、官方色彩和官方支持的NGO和草根NGO进行调查和个案分析,探讨非政府组织在玉树地区灾后重建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不足,并最终为政府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