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的力学性能和功能属性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层面致力于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战略,要求建设环保、低碳、节能、减排、降噪的道路,因此,寻求绿色经济的路面养护技术,改善现有路面状况,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成为了一种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Nova Chip、微表处、薄层SMA和UTAC等磨耗层养护技术得以广泛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路面使用状况,也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此类技术由于厚度的降低,其力学性能要求大幅提高,且受限于沥青材料的性能,较容易出现反射裂缝、脱皮、坑槽和推移等病害,限制了薄层罩面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本文针对目前普通超薄沥青磨耗层的技术缺陷,采用高性能沥青胶结料和粘层油材料作为原材,结合粗骨料空隙填充设计法(CAVF,Coarse Aggregate Voids Filling Method)设计厚沥青油膜的骨架密实型级配,形成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经各项室内基本路用性能测试验证,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动稳定度>5000次/mm)、水稳定性(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均>85%)、抗飞散剥落能力、(飞散损失率<8%)、以及层间抗拉拔和抗剪切的性能(拉拔强度和抗剪强度均>0.4MPa)。薄层罩面的抗裂性能和抗滑耐久性是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设计低温弯曲试验、小梁冲击韧性试验、半圆弯曲断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四种试验方法测试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断裂韧性和耐疲劳开裂的性能;此外,应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和压力胶片测试技术,结合传统的抗滑性能测试,设计搓揉试验,获取不同搓揉阶段下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的表面构造和界面接触特性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GAC-16、SMA-13等传统磨耗层,高韧超薄磨耗层具有更良好的断裂韧性、耐疲劳开裂性能和抗滑耐久性,这与其厚沥青油膜的骨架密实型级配设计有密切关系。将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应用至实体工程铺筑当中,结合其技术特点、室内试验分析结果和现场施工特性,提出了涵盖原路面病害处治和界面处置、混合料拌制、摊铺、碾压等各项环节的完整的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的施工工艺;根据现场质量测试获取的样本数据分析可知,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具有良好的抗裂、抗滑、密水、降噪性能和平整度修复能力,并据此提出了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交工验收时的技术指标要求。本文完成了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的材料组成和配合比设计、室内路用性能分析、工程应用与验证等一系列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可丰富当前道路养护方案类型,进一步提升道路养护质量,同时也可为高性能薄层罩面铺装理论与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设计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梯监测系统,主要由平层传感器、门状态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模块等组成,将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传送
随着低含硫煤层的开采,硫化氢气体异常富集所引起的涌出和灾害事故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以陕西彬长小庄矿4#煤层为研究对象,对煤层硫化氢化学成因类型、硫化氢赋存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能够收集足够丰富和精细的地表观测信息,为地表精细分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数据处理方法的滞后严重限制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
我们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先兆流产68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患者均符合<实用妇科学>中先兆流产诊断标准,其中年龄<25岁16例,25~30岁42例,>30岁10例,平均28.54岁;妊娠
传统的铁芯式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由于其结构特点存在齿槽效应及定位力大等缺点,而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动子由绕组构成,并通过环氧树脂进行固定,没有铁芯结构,因此不存在齿槽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服务面和参与度迅速提升,而如何提高其实效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文章拟以志愿服务为核心,分别从其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实施这
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广泛用于感染疾病的治疗,观察到一些非抗菌活性,诸如抗炎活性和促胃动力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红霉素衍生物非抗菌
2005年,白细胞介素(IL)-33作为孤儿受体ST2的配体蛋白首次被发现,并被证实属于IL-1超家族新成员,为IL-1家族中的第11种细胞因子,因此将其命名为IL-1F1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
区域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路径依赖及锁定等风险。产业集群的升级和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集群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能否突破路径依赖、创造出新的发展路径的问题。提出区
文章主要从明王朝为了保护滇黔交通线、防范水西土司和镇压当地少数民族的反抗,安顺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及本地区相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三方面分析了明代安顺地区移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