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 MB)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是由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形成。心肌桥因其异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以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当心肌桥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时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本研究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RT3D-ST)探讨心肌桥对左心功能的影响,研究肌桥患者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RT3D-ST检测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应变,结合心肌桥相关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评价孤立性左前降支心肌桥、肌桥合并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功能:探讨心肌应变值与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观察不同时期药物治疗后心肌缺血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变,评价心肌桥药物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本研究期望阐明RT3D-ST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心肌桥患者早期心功能改变的新方法,在心肌桥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共112例,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孤立性心肌桥患者82例,其中桥血管收缩期狭窄程度30%~49%(Noble Ⅰ级)24例:收缩期狭窄程度50%~74%(Noble Ⅱ级)28例,收缩期狭窄程度≥75%(NobleⅢ级)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患者的桥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内超声测定心肌桥的长度和厚度,同时测定壁冠状动脉内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心肌桥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三维左室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同时进行心肌运动分析,分别测定左室整体及各个节段的纵向(longitudinal strain, LS)、圆周(circumferential strain, CS)、径向(radial strain,RS)及面积(area strain, AS)收缩期峰值应变。2)随访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受体拮抗剂治疗的左前降支孤立性心肌桥患者,分别于给药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后复查心电图、常规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评估不同给药时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的改变情况。3)研究对象共67例,分为两组:孤立性左前降支心肌桥组32例,左前降支心肌桥合并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35例。比较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肌桥的长度和厚度;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局部和整体的心肌收缩功能,研究心肌桥合并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1)左前降支孤立性心肌桥可以导致早期心功能受损,局部心肌运动减弱。随着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的加重,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减低。壁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的左前降支支配供血心室节段的心肌应变峰值LS、AS下降,CS、RS无明显改变。左心室整体的心肌应变值有以上相同的改变。2)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的心肌应变值与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其中AS相关性最好,呈显著负相关。3) FFR≥ 0.75的孤立性肌桥患者的左前降支支配节段的心肌应变值较FFR<0.75患者的心肌应变值在LS, AS中明显减低,而CS、RS两组无明显差异。4)随访经过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受体拮抗剂治疗后的左前降支孤立性心肌桥患者,发现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有所改善;六个月后患者的心肌应变峰值增加,心肌收缩运动增强,局部心功能得到改善;服药一年后心肌应变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都得到改善。5)左前降支心肌桥合并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在心肌桥和粥样硬化斑块共同作用下,心肌缺血程度加重,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心肌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下降。研究结论:随着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加重,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纵向和面积心肌应变值明显减低,圆周和径向心肌应变值无明显改变。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患者的心肌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p受体阻滞剂可以显著提高肌桥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远期预后。RT3D-ST能够评估早期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改变,对于心肌桥患者的早期病情及治疗预后心功能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