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更进一步提议“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化经营试点”。核心内容是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积极有效地开展综合化经营试点,该政策的出台正好有力地支持了银行业发展综合化经营业务模式。此外,在国家认可和政策推动下,2007-2013年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开始涉足金融业多领域多方面的业务,这表明我国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市场改革深入和综合化业务发展提速,加快发展综合化经营战略转型业务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必然的选择。自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内,这说明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降低,经济形势大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与我国经济形势粘性最高的金融行业也受到了冲击,我国金融业所处的大背景也受到了显著的影响。2011年至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初步完成,银行业存贷款利率由市场供需决定,这表明我国银行业过去依靠低利率吸收存款高利率放贷出去而获得利润的日子已不复存在,这就会导致银行业同质化的竞争愈演愈烈,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我国银行业的利润空间。此外,我国资本市场金融脱媒现象的不断加剧和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更进一步地给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难以维持未来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新型的业务发展模式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然之路。就目前而言,我国银行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新型的业务盈利模式,改变业务收入结构,促使综合化经营发展提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综合化经营的理论依据及其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现状,最后实证分析了综合化经营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净资产收益(ROE)为被解释变量,综合化经营指标——赫芬达尔指数DIV为解释变量,贷存比、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和资本充足率作为模型内的控制变量,通过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6年的年报数据进行整理,构建起面板数据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由实证结论可得,综合化经营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并没有出现显著正相关,反而出现了负向降低作用。接下来笔者根据样本银行资产规模的大小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四家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另一类是十二家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对于资产规模不同的两类银行,综合化经营起到的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资产规模较大的国有银行,综合化经营可以促进盈利能力的提高,对于资产规模较小的股份制银行,综合化经营不但没有对盈利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开展综合化经营业务并不一定适用全部银行,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资产规模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业务发展方式,而并不是盲目从众、盲目追求综合化经营。对于资产规模较大银行而言,由于其具有庞大的规模资源优势,风险成本控制能力较强,故而可以通过综合化经营获得规模优势,进而促进盈利能力的提升。然而,对于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而言,不具有规模上的优势,且风险成本控制能力较弱,故而不应该盲目追求综合化经营,而是要在综合化经营大背景的推动下,积极寻找自身的业务优势,开拓新型业务领域,提高自身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