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品危害在当今世界与恐怖组织、武装冲突已不相伯仲。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高达数千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以上,是仅次于军火贸易的第二大贸易,高于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的贸易额,全世界每年用于吸毒的支出大大超过了用于食品的支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着世界政治稳定与社会治安秩序的同时,更加损害着人民的身心健康,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一大公害。近现代时期,中国是世界毒品的重灾区,而云南则为中国毒品危害最甚之地,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共中央的带领下中国政府禁绝了近200年的鸦片毒害,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无毒国。然20世纪80年代初,借中国改革开放之机“金三角”毒源地毒品顺涌而入,饱受毒品危害的中国再次灾难深重。毗邻“金三角”地区的中国云南,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沉淀的历史原因成为了境外毒品入境我国、借道我国的“桥头堡”。在改革开放后短短的三十年里,新老毒品层出不穷;制毒、运输、藏匿、反侦察能力变化多端;贩毒与疆独、藏独、台独盘根错节;吸毒人口日渐剧增和低龄;毒品消耗区域大范围扩展;毒品犯罪和艾滋病毒燎原……通过对建国初期云南禁毒斗争及80年代后云南毒品问题及地域特征的研究,以追根溯源加强毒品入境借道的可控性,从而探求一定程度上减轻毒品危害的可能性。本论文从时空方面探讨了云南境外“金三角”毒源地的演变与发展;准确定位了缅北少数民族武装与中国云南沿边的接壤状况及各区域毒品危害情况;图文并茂解析了缅北地区乃至“金三角”地区毒品沿边渗透——入境云南——借道中国的整个流向路程和易制毒化学品从中国境内借道云南的反向流出过程;阶段性、动态性的探讨了毒品运输从大宗贩运到“蚂蚁搬家”及武装闯关的演进变化;从地理原因方面分区解析了沿边毒害重灾区的形成及其发展的新态势;彰显出历史地理学的专业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