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七氟烷全身麻醉下,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清除术患者引流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酸(GLU)不同时点水平,探讨丙泊酚对ASDH所致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 【方法】2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年龄18~60岁,男性11例,女性9例,ASA分级Ⅰ~Ⅱ级。严格按照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纳入。麻醉诱导均采用:阿托品0.01mg/kg,咪达唑仑0.1mg/kg,维库溴铵0.1mg/kg,舒芬太尼0.3ug/kg,依托咪酯0.3mg/kg。随机分为两组,即:丙泊酚组(PR组,n=10),丙泊酚TCI5mg·kg-1·h-1、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控浓度(cpt)2~4 ng/ml;七氟烷组(SR组,n=10),七氟烷1.0~1.5MAC、瑞芬太尼TCI,cpt2~4 ng/ml。视可尼(SOS)引导气管内插管,麻醉期间PETCO2维持在30~33mmHg,BIS值维持在40~60,足背动脉直接动脉压监测,术后 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记录颅内压(ICP)三天。两组患者于清除血肿后2小时(T1)、术后12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采集硬膜下引流液2ml,ELASA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酸(GLU)浓度。 【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肿大小、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GCS评分、术中输液量、尿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各时点颅内压变化、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清除血肿后2小时(T1)、术后12h(T2)、术后24h(T3),两组均为MDA、GLU进行性升高,SOD进行性降低(P<0.05);术后48h(T4)两组MDA、GLU开始下降,SOD开始升高(P<0.05)。(4)与SR组比较,PR组T1、T2、T3、T4时点MDA、GLU浓度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增加(P<0.05)。 【结论】丙泊酚对急性硬膜下血肿引起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显著降低MDA、GLU浓度,明显增加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和GLU毒性作用。丙泊酚的急性期脑保护作用优于七氟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