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琴最初传入我国是用于戏曲和说唱艺术的伴奏。基本属于民间发展的状态,当时的乐器形制小,技艺上多以单音演奏为主。表演形式则主要以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伴奏形式为主。清末,扬琴作为独立的乐种逐渐发展起来。同时也开始有传统的演奏形式出现。例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建国以后,扬琴更是获得了极大的进展,全国各大音乐学院扬琴专业的相继开设及师资队伍的培养,使扬琴也逐渐由伴奏乐器向独奏乐器发展,发展领域更为宽阔。在整个扬琴发展历程中,扬琴经历了不断的变化,演出形式也越来越丰富。6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扬琴与其他姐妹乐器组合的室内乐如胡登跳先生的《田头练武》等,90年代后期创作更为多元化出现了更为丰富的演出形式如扬琴二重奏,三重奏,扬琴乐队等。当代中国的扬琴已经形成一套较为独立的体系。但扬琴二重奏的形式仍相对处于萌芽期,纵观整个扬琴发展史,在一段时间内扬琴二重奏的发展甚至是相对停滞的状态。近年来跟随导师成海华副教授在扬琴舞台艺术上进行探索。认识到了扬琴二重奏对于传统民族音乐及扬琴乐器本身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扬琴重奏的课题资料、文献甚为稀少,而相关扬琴二重奏的文献讨论几乎没有。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扬琴作品的创新以及扬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前景,也有部分扬琴艺术家及教育工作者在重奏形式上展开了实践。本文通过对扬琴二重奏演奏艺术以及扬琴二重奏作品的研究,来挖掘扬琴演奏的传承性,创新性及多元性。为求拓宽对扬琴演奏艺术的视野,打破音乐表演的局限性。也希望为扬琴演奏者及其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扬琴演奏与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迪,促进扬琴学科建设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论述:绪论主要论述扬琴与扬琴重奏的发展,对扬琴及扬琴重奏的发展做了一个梳理,包括扬琴作品的发展以及扬琴演奏形式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扬琴重奏艺术的兴起是在扬琴学科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同时对于扬琴二重奏的研究起因做了描述。第一章主要论述扬琴二重奏及其与“太极”的影响关系,通过对太极元素中“合一与对立”、“动静结合”、“有序与无序”等在扬琴二重奏的体现,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扬琴二重奏的影响。第二章扼要阐述了扬琴二重奏中的声部关系。通过论述扬琴二重奏中所蕴含的齐奏模式,伴奏模式、对话模式及模仿模式,更有利于扬琴演奏者了解如何扬琴演奏技术在重奏曲目中运用。第三章是论述扬琴二重奏的合作。以二重奏代表作品《竹韵》、《觅》、《须臾》的片段为例阐述演奏者在训练和演奏中的配合及默契的培养以及演奏技术的运用。第四章是扬琴二重奏对于教学的影响.第五章是论述扬琴二重奏的不足之处,促进相关研究者对于不足之处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