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开采扰动区植被指数变化趋势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探索采动因子对地表植被的影响方式,了解矿区生态破坏规律及其产生机制,指导矿区的生态环境重建工作,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对采矿扰动区域植被指数变化趋势的研究现状,针对地下开采引起地表植被指数变化的问题,应用开采沉陷预计得出工作面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程度及开采扰动范围,选取翼城矿区2008年采动工作面的采前、采中、采后三个阶段共八年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开采扰动范围内的NDVI均值,作为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选取非采矿扰动区域与采矿扰动区域进行NDVI值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并将降雨量数据与NDVI值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扰动因素会使区域NDVI值发生改变的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单一因素影响下的开采工作面NDVI值变化趋势,得到扰动因子对区域植被指数变化趋势的影响规律。得出具体成果为:(1)在开采扰动前期,翼城矿区NDVI值变化趋势主要受降雨影响,不同工作面覆盖植被类型受降雨影响程度不同,农田草地对降雨的响应较敏感,区域NDVI值随降雨量大幅度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灌木林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较差,NDVI值变化范围在2%~7%,灌木林在受降雨量影响下减小之后,恢复时间滞后一年左右,区域NDVI值不会随降雨量的增加立即增长。(2)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开采影响滞后性,地下开采造成的岩层破坏传递到地表具有延迟影响,未造成地表大面积破坏,植被仍能维持生长,翼城矿区NDVI值不会出现大幅度减小情况,变化范围通常小于5%,植被指数变化并不明显。(3)在采后一到两年,翼城矿区地表破坏程度最严重,植被生长环境遭到破坏,NDVI下降幅度最大。黄土层较厚的区域采动更容易产生塌陷坑、地表裂缝以及下沉盆地,造成的地表破坏程度更为严重,NDVI下降幅度要大于无黄土层区域;在一定时间内,基岩层厚度较小的区域在采动后率先达到地表稳定状态,植被不再减少,NDVI下降幅度要小于基岩较厚区域;宽厚比较大的工作面,在大面积开采情况下,造成采区边界处与地表裂缝处植被根系断裂,无法再生出新根,造成植被枯梢,区域内部植被正常生长,区域整体NDVI值下降,NDVI下降幅度要小于宽厚比较小区域。采后两年到三年,随着地表土壤的稳定,植被生长环境恢复,经雨水灌溉和当地复垦工作的展开,植被会缓慢恢复生长,最终达到该区域采动破坏前的植被指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