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8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经过大规模发展,中国大陆已经有35个城市开通运行了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为5761.4km,运输乘客213亿人次。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票务和非票务收入和提高经营效率效益,围绕车站上盖物业、地下空间和周边区域的商业资源开发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重要收益来源。但是,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商业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商业业态同质化现象,这导致车站客流向商业客流转化率不同,对城市轨道交通效益贡献能力降低。如何选择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商业业态,从哪些方面改善车站商业业态选择效率,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商业的研究大多数是从资源开发和商业经营方面等视角切入,研究范围大多为以车站为中心一定范围内的商业开发、经营情况,通过选取某一城市的典型案例,实地调查或网络获取数据,分析得到轨道交通车站与商业结合的规律、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存在的不足。研究主要聚焦现状,而对车站商业空间经营的规划,尤其是前期商业业态的选择方面仍有深入研究空间。本文尝试将中心性地理论和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理论作为研究理论基础,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业态选择方法。通过分析轨道交通系统特性和对城市的影响并结合TOD理论,说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以作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地。从消费者、交通可达性及区域环境方面选取影响因素,构建中心性指标体系,使用信息熵模型计算车站的商业中心性指数,反映其中心性强弱;根据中心性指数大小对车站进行等级划分,分析各个等级车站的服务范围和适合的商业业态,并结合周边区域功能对不同等级车站提出差异化的商业业态选择;为正处于规划、建设时期的地铁线路和即将投入运营的车站物业提供参考,在车站开发阶段应按照业态的需求规划设计功能一体化的车站商业空间。最后,论文以成都城市轨道交通为例,选取了13座典型车站进行实例研究。基于公开统计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计算了相关车站的中心性指数,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站点区域功能特征,结果表明,要根据车站区域的就业人口、居住人口、规划预测客流等进行商业业态选择,尤其要重视目前聚集水平低但发展潜力大的车站。进一步地,按照片区级中心、组团级中心、街区级中心的分类,结合综合办公、商业、会展、居住等区域功能特征,针对各个车站提出了相应商业业态的配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