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评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便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肝病相关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与不足。通过对收集的337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13C呼气试验(13C-UBT)检查,明确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收集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等资料,并参照1994年《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将患者分为如下6个证型: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血瘀型。分别统计出各个证型在Hp阳性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种病因、疾病发展程度在Hp感染阳性中所占的百分比,并运用SPSS21.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各因素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结果:经过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肝病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病因、疾病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得出P>0.05。比较Hp阴性与阳性患者的肝功ALT、AST、TBIL水平,得出P>0.05。比较六种证型之间Hp感染率得出P<0.05,进一步对六种证型 Hp感染率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湿热内蕴证型与其他五种证型比较P<0.05,其它证型之间比较P>0.05。比较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之间的Hp感染率,得出P>0.05。 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肝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病因、疾病程度等因素无相关性。慢性肝病患者的肝功ALT、AST、TBIL的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相关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证候虚实无相关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慢性肝病患者六种证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内蕴、血瘀型、肝肾阴虚、脾虚湿盛、肝气郁结、脾肾阳虚,且湿热内蕴型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五型。说明幽门螺旋杆菌很可能是湿热之邪,或是因为湿热之邪增加了患者Hp感染风险。根据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医临床主要表现为湿、热证候,提示我们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上须注重清利湿热,还应从治疗湿热方面的中药或复方中去探索,以找到更适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