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以《针灸逢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究该书的作者和图书版本及其馆藏情况,总结作者的学术成就,对作者的学术思想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继承及进一步发展传统针灸医学。方法:本课题运用的研究方法是中医文献学的方法,通过对《针灸逢源》的作者、该书的版本及其馆藏情况、书中的引书引文特点、作者的学术思想及其在考订经穴的贡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结果:《针灸逢源》为清代医家李学川所著;该书的引书引文资料较为丰富,汇集了清代以前的众多针灸医籍资料;总结了《针灸逢源》的学术特点和贡献。1.《针灸逢源》的作者是清代医家李学川,该书撰成于清朝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李学川,字三源,号邓尉山人,生卒年代不详,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是清代针灸名医。2.《针灸逢源》现存有“清嘉庆刻本”、“清道光二年壬午(1822)棣华草堂刻本”以及“清同治十年辛未(1871)吴县李嘉时刻本”3种刻本。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以及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图书馆9个图书馆。3.《针灸逢源》引用的古代文献资料丰富,为清代以前古代医籍的辑佚提供帮助,同时为针灸学术的辨章学术和考镜源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4.李学川在针灸学术上的特点是:注重经典,引用《内经》大部分经文及名家注释,参以己见,详释其义;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重视辨证取穴,灵活施治;重视针灸药物结合,且灵活运用灸法,针、药、灸并重,合力奏效,医术全面。5.通过对十四经穴的数目、排列顺序、定位进行考订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经穴数目方面,《针灸逢源》所载十四经数目达到361个,该数目一直沿用至今,且书中增加的穴位是依据更早的医学著作而来的,并非《针灸逢源》原创;经穴排列顺序方面,《针灸逢源》所载十四经经穴的排列顺序一直沿用至今;经穴定位方面,《针灸逢源》在考订腧穴定位时,对很多穴位的定位都进行了相关的改动,但在个别腧穴定位的改动过程中,虽然与现代腧穴的定位很接近,但仍然不甚准确。结论:清代的针灸著名医家李学川所著的《针灸逢源》针灸内容较为丰富,汇集了清代以前众家之长,其书《针灸逢源》现存有古代的3种刻本为清代的三种版本。现代有点校与点评的针灸传世经典新书出版,为后世对《针灸逢源》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针灸逢源》保留了丰富的古代文献资料,为清代以前古代医籍保存有贡献,同时为针灸学术的辨章学术和考镜源流提供了史料。在针灸学术上注重经典,李学川崇尚《内经》经文,书中加以古代名家注释,参以己见,探讨其义。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重视辨证取穴,灵活施治;提倡针、药、灸并重,灵活与结合使用,达到较高的针灸全面医术。他考订经穴数目方面为后面提供了可靠而有序的参考资料。《针灸逢源》所载十四经数目达到361个,该数目一直沿用至今,当然穴位的定数,《针灸逢源》并非原创;其所载十四经经穴的排列顺序一直沿用至今;其书对很多穴位的定位都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改动,但个别腧穴定位的改动是否精准尚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