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一般将诗序定义为处于诗题后和诗正文前的一段文字,然而这样的划分忽视了从魏晋就开始的题序合一、诗题序化现象以及一些虽没有明确标明“并序”“并引”等字样而与诗序作用、内容一致的题注,尤其是在对个体诗人的诗序研究时,长题、题注中的“序”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白居易诗序研究》是以中唐诗人白居易的诗题、诗序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诗序及白居易诗序研究概述”。由两汉至唐代,单个“序”字发展为“序体”,再进一步发展为“诗序”,诗序这一文体经历了由简至繁的漫长发展演变历程。本文所说的“诗序”,是指包括长题、题注和明确标有“并序”“并引”等字样的诗前序文。长题是11字以上的诗题;后两者是诗题与诗作间的一段说明性文字,具体来说,包括诗人在诗题中明确标有“并序”“并引”等字样的诗序,以及诗人未明确标明诗序字样的内容,也即题注。白居易诗歌中诗序共719篇,数量居唐朝首位,其中长题398篇,题注289篇,明确标明“并序”“并引”的诗序有32篇。这些诗序有长篇亦有短制,形式不一,题材多样。散落在诗人人生各个时期的题序,很好地记录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仕宦沉浮。白居易诗序创作风格往往随着诗人的仕途沉浮和人生态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笔者以白居易仕宦经历的起伏为依据,将诗人诗序创作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追寻仕途时期的诗序,袭官显赫时期的诗序,贬谪外放时期的诗序,自求外任时期的诗序,晚年独善时期的诗序。第二章为“白居易诗序主旨分类”。根据白居易诗序所表现的主旨差别,可将其分为五类:一是酬唱赠答类诗序。这类诗序在写作程式上大多表现为:赠/送/寄+人或是来诗云、同用某字、和某人、用次韵或本韵等;在内容上则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宴饮唱和,一是日常唱和,还有异时唱和,反映了诗人的社交风向。二是史实载记类诗序。史实记载类主要存在于题注与长题中,其在题注中最明显的标志为“时……”;在内容上则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记述诗人个人历史,记述社会时代背景,记述生活实事。史实载记类诗序分散在诗人人生的各个时期,对了解诗人的人生轨迹具有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还起一定补史作用。三是咏怀类诗序。诗人在诗序中呈现出的情感抒发方式主要包括因物感怀、因人伤怀、游历有感三种,情感上则分为怀人、感旧、悲己三种情绪,它们展现了对外物的审美与选择以及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四是效体类诗序。这类诗序共展示了对四种已有文学风格的仿效,表现了诗人对仿效对象的认同和追拟,在情感表现上趋向一致。五是杂体类诗序。诗序虽然很难进行名目清晰的划分,但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记创作地点,二是明一篇之旨,三是解题中之意。此类诗序对读者解读诗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诗人在总结某一时段诗歌创作地点时常有重复的“差错”现象,这是诗人对不同类型诗歌的分别划分,体现后世留名的思想。第三章为“白居易诗序的特征”。白居易诗序的特征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文体特征。诗人一方面极力表现对序体和诗体要求的遵循,即“尊体”;一方面又追求文体间的融合、序体范围的扩大,且诗序凸显的文学成就也表现出诗文本主体位置的挑战,表现“破体”特征。二是语言特征。谏诤语“不识时忌讳”,日常语追求“老妪能解”,诗语中既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又有理论建构的论诗语,然白氏语言中词犯文繁的弊病又呈现理论建构的不完善。三是文学特征,体现在时空内蕴、视觉转换和文化承袭三方面。第四章为“白居易诗序的创作个性”。为了突出白居易诗序的创作个性和中唐诗人“各竭才智竞求超胜”的创作风气,选取与白居易唱和最为频繁的元稹、刘禹锡诗序与白居易诗序进行比较研究。在元白诗序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白居易与元稹在创作风格上表现出一元性与二元性的差别。白氏一路贯彻的现实主义风格,我们称为风格的一元性,对于元稹既关注社会又重视自我感官体验的表现,可称为二元性。这种风格的一元性与二元性区别在二人诗序中体现为:题材选择上,白氏选材注重关注现实,元稹则在关注社会的同时展现尚奇趋新的特征;语言上,白氏以俗为美,元稹雅俗兼具;形式上,白居易以散体诗序为主,元稹则韵散互用。通过划分和对比刘禹锡与白居易不同仕宦时期的诗序,可以发现,刘白不同的生命姿态:前者显示了生命的倔强与斗争,后者在蜕变中彰显了人格的成熟。第五章为“白居易诗序与中唐‘古文运动’之关系”。结合时代背景、文学发展等分析诗序为白居易大量创作的原因,可以发现,党争迭起、变动不居的政治局势,尚俗趋易、平民风尚的社会风习,古文运动、诗序散文化的文化变革是导致白居易诗歌中序体文化范围扩大,出现大量长题、题注,诗序数量达到高潮的主要原因。其中,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提出的文以明道、文从字顺、气盛言宜的主张与白居易诗序中提倡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以及辞质而径、直歌其事的理念存在关联性。同时,白居易诗序体现的平易文风与古文运动也相互呼应,诗序形式上的散文化、内容上的充实化、创作本质上的实用性都与古文运动在文学创作上的要求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