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质量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基础,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是因地制宜实施耕地数量管制与质量管护的依据。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等级状况,研究不同质量的耕地数量及空间分布,可为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提高耕地质量及其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万州地处三峡库区的核心,三峡库区是一个因三峡工程的兴建而形成的特殊社会经济区域,是重庆的生态涵养发展区,承担着生态屏障的功能,本文以三峡库区万州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调查、收集有关万州区最新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充分运用GIS技术,将万州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坡度图、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进行叠加分析、空间插值分析,获取耕地质量得分和基本评价单元,结合万州区耕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选定科学的评价因子,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信息量权数法等确定权重,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多种数据量化进行模型的计算,并运用“3S”技术下的自然断点法对其进行分级,进而分析研究区耕地质量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取得了以下重要结果:1.万州区耕地土壤养分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全氮含量在0.13 g·kg-1~2.33g·kg-1之间,其中0.75 g·kg-1~1.50 g·kg-1占69.85%;有效磷含量在2.0 mg·kg-1~74.2 g·kg-1之间,其中5.0 mg·kg-1~20.0 mg·kg-1占55.11%;速效钾含量在35mg·kg-1~234 mg·kg-1之间,其中50 mg·kg-1~100 mg·kg-1占60.39%。2.耕地质量与土壤类型、地貌类型、植被因素及经济因素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万州区耕地质量综合得分在65.14~94.48之间,其中中低产田土面积较大。在数量上,中等质量耕地占万州区耕地总面积的81.2%,低质与优质耕地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1.88%、6.92%,其耕地质量状况与土壤的基本养分状况有较好的稳合性。耕地年产值与分级表明,其结果与生产实际显示出良好的吻合性与相关性。3.耕地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分布规律:伴随着耕地质量的增高,一是地形地貌类型由南部低山深丘槽谷区——山地槽谷台地和山麓深丘——低山及中山的山岭中下部——阶地及丘陵中下部地区——低山丘陵区、沿江、沿河两岸平坝地区——中部浅丘河谷方向变化;二是土壤类型由黄泥土、沙田向水稻土和紫泥土转化;三是坡度逐渐降低;四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灌排能力、耕作便捷度对其影响也较大。此外,在行政区域上,各乡镇耕地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4.运用空间自相关测度,从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两个方面对研究区耕地质量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Moran’sl值(0.47,p<0.05)显示区域的耕地质量具有显著空间集聚性,LISA空间聚类图中直观反映主要中部高值聚集区和东西部低值聚集区两个相关性强的区域。这种空间集聚性和南北分异特征为高标准农田划分可提供技术支撑,便于优先保护优质耕地资源,并对集中且低质量的耕地实行重点改造,为合理划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为后期基本农田保护和合理科学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种植业的产业结构提供依据和参考。5.区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占95%以上,间有少量平原、坝地和岗地,整体上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坡耕地广泛分布,地块十分破碎,生态条件具有先天的脆弱性。针对耕地在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耕地质量定量化特征,提出了低质耕地质量提升措施和建议,为科学划定耕地保护区域、合理布局粮食主产地区、明确耕地地力提升重点地区等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耕地的分级和评价,可为实行最严格地保护提供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技术和方法。不仅为不断提高万州区耕地质量服务,还为调整三峡库区土壤资源优化利用模式提供支撑和借鉴。如何保护好三峡库区有限的优质耕地,提高区域系统总体耕地质量水平,发挥库区绿色生态屏障的作用,还需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再结合水土保持,小流域保护生态防护林建设等,才能真正解决和协调三峡库区发展和保护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