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改善小鼠肢体缺血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ad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自体移植能够改进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和糖尿病足的肢体缺血状况。然而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肢体缺血的机制却不清楚。我们对后肢缺血模型裸鼠移植CD34~+的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CD34去除的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进行疗效的比较,以便进一步探讨PBMNCs的治疗机制。CM-DiI荧光标记后的人的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10~6]局部肌肉注射移植到单侧后肢缺血的裸鼠体内。在细胞移植后的3天、7天、14天、21天、28天进行了血流灌注、毛细血管密度、及缺血后肢坏死情况的动态观察。与PBS对照组比较,CD34~+和CD34去除的PBMNCs组的血流恢复程度,毛细血管密度以及缺血后肢的恢复情况都有明显改善:当进行CD34~+和CD34去除的PBMNCs两组比较时,结果发现CD34去除的PBMNCs组的治疗效应减弱。荧光示踪发现移植细胞聚集在小动脉周围或者散在的分布于毛细血管网,在CD34~+的PBMNCs移植组可以观察到移植细胞整合到缺血部位的新生毛细血管内,但在CD34去除的PBMNCs移植组没有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查表明缺血肌肉有明显升高的VEGF表达,同时发现红色荧光标记的移植细胞与表达VEGF的绿色免疫荧光重叠现象,提示VEGF是由移植的PBMNCs局部分泌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移植G-CSF动员的PBMNCs不但可以通过整合到血管壁的机制促进血管生长,还可以通过提供细胞因子特别是VEGF的机制促进血管生长。CD34去除削弱了动员的PBMNCs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血管新生效应。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胰岛素信号转导上游通路的影响目的研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胰岛素信号转导过程中上游通路信号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80只
<正> 新王出房后的王台壳,用在蜂群中可以起重要作用。当你从甲地某一蜂群中提取二框只带蜂不带王的子脾要到乙地去合并另一群蜂,如果甲乙两地相距有一段路程,那么,这二框蜂
期刊
严重颅脑外伤后机械通气时呼气末正压运行模式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处理中,休克、低氧血症、高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二次脑损伤的防治已成为
浑河是纵贯辽宁省东、中部地区的大型河流,浑河流域的水源生态保护关系到整个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辽宁省近年来对浑河流域河道实施的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等
基于有机化学领域离域效应原理,采用单一变量法研制调堵剂体系,对调堵剂进行不同地层温度、矿化度和 pH 值的敏感性评价,并开展了室内高温物理模拟岩心驱替实验,评价调堵剂对于地
颅脑损伤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a(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 tor 1,mGluR1a)表达及竞争性拮抗剂1—氨基茚—1,5—二羧酸(AIDA)作用研究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