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毒蛾在中国的种群属于亚洲型舞毒蛾(AGM),亚洲型舞毒蛾雌雄成虫均具有飞行能力,传播能力强,危害较大。因此,急需国内相关防治、检疫机关和科研组织加强对国内舞毒蛾的防控,寻找更多生态、有效防治舞毒蛾的方法。通过苏云金芽孢杆菌(Bt)与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混合使用、以及LdNPV高毒力株的筛选来提高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舞毒蛾的致病性。并研究了国内外不同品系毒株对不同区域舞毒蛾幼虫的致病性差异,比较了5株LdNPV增效基因E1、UDP-葡糖基酶基因(egt)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iap-3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差异,为探索LdNPV致病基因的致病性提供理论参考。Bt与LdNPV(?)昆合使用结果表明,Bt稀释16000倍液对病毒仍具有增效作用,增效倍数为0.16倍;Bt稀释8000倍液对病毒增效倍数为1.93倍;病毒在2.5×107,2.5×106,2.5×105OBs/mL浓度均对Bt表现出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2.02、1.61、0.58倍;而2.5×104OBs/mL与2.5×103OBs/mL病毒溶液对Bt分别表现出相加和拮抗作用。野外混合使用时,套笼实验中Bt、LdNPV单剂和Bt与LdNPV复配3种不同药剂处理中混合药剂杀虫高峰出现在第8d,幼虫死亡率在第4d低于Bt杀虫剂,高于LdNPV杀虫剂第13d的死亡率,平均死亡率混合处理最高,为69.65%;灌木喷洒虫口密度调查表明混合处理出现2个高峰分别为第5d和第16d,单剂Bt与LdNPV处理分别为6d和18d,平均虫口密度降低率混合处理最高,为38.67%,该混合处理不仅克服了Bt杀虫剂在持续性上的不足,也加快了LdNPV杀虫速度。对国内外采集到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加拿大毒株(Ld-J)、美国1毒株(Ld-M1)、美国2毒株(Ld-M2),内蒙毒株(Ld-N),实验室毒株(Ld-S)对5个地域和实验室传代试虫进行毒力筛选,结果表明内蒙毒株毒力效果最好,平均半致死浓度(LC50)为47.86OBs/μL,最低值达到11.56OBs/μL,而半致死时间(LT50)为16.38d,最低达到10.28d,均低于其它毒株。国内毒株和国外毒株LC5o与LTso比较发现,国内2个品系的毒株要优于美国和加拿大3个品系的毒株,这可能与实验试虫为本地品系有关。毒株分化对毒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毒株针对分布于不同区域试虫的致病性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对5个毒株的egt基因、E1基因和iap-3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发现,egt-N和E1-N均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较其它毒株相似性为最低。与NCBI序列相比,egt-N有153处氨基酸的变化,有4处氨基酸的插入,5处氨基酸的缺失;E1-N有26个位置的氨基酸发生改变,有2处氨基酸的插入。iap-N未表现出与其它毒株有较大差异。这与生测结果,LdNPV-N致病性最强的结果是相一致的。同源性树状图显示,egt-N与其它毒株同源性要低。而iap-S表现出与其它毒株同源性稍远,与E1-N同源性较高。北美毒株之间的同源性要高于国内毒株。这也充分说明毒株在地理区域内出现分化,国内毒株与国外毒株存在同源性上的差异,这与舞毒蛾地理种的差异也是相一致的。通过研究我们认为LdNPV与Bt配以适当比例复配不仅能够提高室内外毒杀舞毒蛾的效力,也能提高舞毒蛾致死时间。对国内外5种LdNPV毒株的毒力差异分析发现LdNPV内蒙株为一株高毒力株,国内2株毒株对不同区域舞毒蛾幼虫致病性要强于北美3株LdNPV毒株。5株LdNPV3个致病基因中,内蒙毒株的El与egt基因与其它毒株出现较大差异,这与内蒙株毒力较高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