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成功复制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对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后的血管形态学变化、VSMC增殖标记物PCNA表达和增殖相关的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抗VSMC增殖的物质基础,揭示其抗VSMC增殖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方法:
1.采用国产2.0F球囊导管建立大鼠主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分别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血管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情况及SMα-actin、PCNA及collagen I的表达活性,探讨该模型的特性。
2.将大鼠随机分为七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物碱组、苷组、补阳还五汤原方组、三七总皂苷组、阿托伐他汀组,以球囊导管损伤血管内膜造模,造模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4 天。术后第16 天取胸主动脉血管损伤段,分别测定血管形态计量指标及PCNA、cyclinD1和cyclinE的表达。
结果:
1. 采用国产球囊导管反复3 次剥脱大鼠胸腹主动脉,术后14d 内膜增生明显,SMα-actin 及PCNA 表达均明显增强(均P<0.01);术后21d 内膜呈进行性弥漫性增生,SMα-actin 表达仍明显增高(P<0.01),但PCNA 表达不明显。模型7d、14d、21d 组collagen I 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2. 采用国产球囊导管反复6 次剥脱大鼠胸腹主动脉,术后第16 天内膜即出现显著增生。各组血管形态学变化:假手术组大鼠主动脉壁各层结构完整,管腔面积无缩小,内膜光滑无增生,中膜VSMC 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呈弥漫性增厚,管腔面积明显缩小,增厚的内膜中以VSMC 为主,中膜细胞排列紊乱;补阳还五汤原方组、生物碱组、苷组、阿托伐他汀组、三七总皂苷组内膜均有增生,管腔口径有不同程度缩小,但增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
血管形态计量指标分析表明,各组中膜面积和中膜厚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模型组的内膜面积、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增生比率、内膜厚度增生比率、内膜/中膜面积比、内膜/中膜厚度比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0.01);生物碱组、苷组、补阳还五汤原方组、三七总皂苷组、阿托伐他汀组的内膜面积、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增生比率、内膜厚度增生比率、内膜/中膜面积比、内膜/中膜厚度比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 P<0.05)。
各组增生内膜PCNA 表达的比较:模型组PCNA 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生物碱组、苷组、三七总皂苷组、阿托伐他汀组PCNA 表达较假手术组也均显著增强(P<0.01~ P<0.05),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
而补阳还五汤原方组PCNA 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其表达强度虽略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各组增生内膜cyclinD1和cyclinE表达的比较:模型组cyclinD1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强(P<0.01);生物碱组、苷组、补阳还五汤原方组、三七总皂苷组、阿托伐他汀组cyclinD1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cyclinE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生物碱组、苷组、三七总皂苷组cyclinE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而补阳还五汤原方组、阿托伐他汀组cyclinE表达强度虽略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国产2.0F球囊导管致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14~21d可出现明显的血管内膜增生引起的血管再狭窄。增生内膜中PCNA、cyclinD1、cyclinE表达均增强,其内膜增生主要是由于VSMC增殖所致。在造模术后第十六天, 补阳还五汤及其两类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能显著抑制血管内膜增生,抑制PCNA、cyclinD1和cyclinE的表达,通过阻抑细胞周期的启动而抗VSMC的增殖,从而起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且由补阳还五汤提取的两类有效部位的抗血管内膜增生作用强于原方,提示其可能为该方具有抑制VSMC过度增殖作用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周期的激活,阻抑VSMC增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