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是手术结束后即发生的急性伤害性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复杂生理心理反应,几乎可见于所有术后患者。疼痛时间主要集中于术后2448h,有的可能会持续7d,如果处理不及时,不仅会给机体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引起术后并发症,还可能导致患者的急性疼痛发展成为长期的慢性疼痛。目前控制术后疼痛的药物有很多,其中局麻药以成瘾性低、副作用少等特点,在术后镇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盐酸罗哌卡因(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相比于其他局麻药,有着代谢快,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毒性低,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分离更趋明显的优势,故更适用于术后镇痛。目前盐酸罗哌卡因上市的剂型只有注射剂,由于半衰期短,一般需要46小时给药一次或持续输注才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给患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为了增加药物局部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患者顺应性,本课题以卡波姆(carbopol)为凝胶载体材料,丙二醇为保湿剂及增溶剂,三乙醇胺为pH调节剂,氮酮为透皮促渗剂,研制出24h经皮给药一次的盐酸罗哌卡因凝胶。本文主要报道盐酸罗哌卡因透皮凝胶剂的处方筛选、体外经皮渗透性、稳定性考察和药效学及刺激性评价。处方前研究主要建立了药物凝胶中盐酸罗哌卡因的含量测定方法,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的分析方法。在处方筛选研究中本文首先通过单因素考察得知,药物累积透皮释放量和药物稳态透皮速率随凝胶中药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最终确定凝胶中盐酸罗哌卡因的含量为5%;根据含药凝胶的制备工艺及成型凝胶的外观性状、涂抹感觉、稳定性等,最终确立处方中辅料卡波姆和丙二醇的最适用量范围为分别为2%3%和10%20%。接下来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通过体外透皮释放实验,以药物累积透皮释放量和药物稳态透皮速率为考察指标,对卡波姆、丙二醇、氮酮在处方中的用量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三个因素对药物累积透皮释放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卡波姆>丙二醇>氮酮;最优凝胶处方中卡波姆的含量为2%,丙二醇的含量为10%,氮酮的含量为5%,最优处方24h累积透皮率为91.04%,稳态透皮速率为0.6951mg·cm-2·h-1。对最优处方的盐酸罗哌卡因凝胶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以制剂的外观性状、pH、离心后性状及药物含量为考察指标。影响因素实验表明盐酸罗哌卡因凝胶在高温及高湿条件下不稳定。加速实验及长期实验结果表明,盐酸罗哌卡因凝胶在加速及自然留样条件下各项稳定性均良好,外观呈浅白色半透明状胶体,粘度适中,pH值在6.26.4左右,无发霉腐败等现象,含量无明显变化。通过小鼠热板法实验及小鼠醋酸扭体法实验,对盐酸罗哌卡因凝胶进行药效学研究,考察凝胶的镇痛效果及镇痛持续时间。结果表明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盐酸罗哌卡因凝胶有着更长的镇痛持续时间,其中1%盐酸罗哌卡因凝胶镇痛时长约8h,3%盐酸罗哌卡因凝胶镇痛时长可达12h以上,5%盐酸罗哌卡因凝胶镇痛时长可持续24h;盐酸罗哌卡因凝胶的镇痛效果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相比于1%、3%盐酸罗哌卡因凝胶,5%盐酸罗哌卡因凝胶在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最为显著。以大鼠腹部脱毛皮肤为实验对象,考察盐酸罗哌卡因凝胶及空白凝胶对皮肤的刺激性,以标准刺激物二甲苯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观察72小时内皮肤各涂药区的情况,72h后将大鼠处死取各涂药区皮肤做病理切片。结果表明盐酸罗哌卡因凝胶及空白凝胶对皮肤均无刺激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的盐酸罗哌卡因透皮凝胶剂质量稳定,镇痛效果良好,具有24h的缓释作用,对皮肤无刺激性。因此,本课题有望为术后镇痛提供一种更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