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BIPP1蛋白磷酸酶负调控油菜素甾醇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s)是一类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主要对茎的伸长,维管束的分化,雄性育性,种子大小和萌发,开花时间,衰老进程以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等过程进行调控。BR的合成和信号转导通路在近十几年的研究中已逐步丰富和完善。BR信号由位于细胞膜上的跨膜受体激酶BRI1(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1)感知,BRI1胞外域感知BR信号后,引起BRI1胞内域多位点的自我磷酸化和与BAK1的相互磷酸化使BRI1处于激活状态,继而将信号传导至下游组分。但是被磷酸化的BRI1是如何去磷酸化,从而降低活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希望深入研究磷酸化的BRI1去活化的分子机理。在本研究中,首先建立了拟南芥蛋白磷酸酶的全基因组文库,使用BRI1作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筛选获得了一个能够直接与磷酸化的BRI1相互作用的蛋白磷酸酶BIPP1(BRI1 interacting protein phosphotase1),Pull-down和BiFC实验进一步证实了BRI1和BIPP1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磷酸化丝/苏氨酸抗体检测发现BIPP1在短时间内使BRI1完全去磷酸化;对于BIPP1的遗传特征深入研究表明,BIPP1功能失活突变体呈现植株变大、下胚轴伸长的表型,RT-PCR分析表明在bipp1突变体中BR信号下游基因CPD和DET2表达下调,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在bipp1中去磷酸化的BES1蛋白发生累计,这些都说明BIPP1功能丧失会导致BR信号输出放大的表型;为了研究BIPP1的功能是否依赖于BRI1的活性,我们杂交获得了det2-1/bipp1和bri1-301/bipp1双突变体,结果显示bipp1的表型变化需要正常功能的BRI1;最后,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学方法研究表明BIPP1的表达受到BR信号的负反馈调节。本论文的研究在全新的角度研究了BRI1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新的调节BR信号通路的蛋白磷酸酶,这些研究结果即补充和丰富了现有的BR信号转导通路,也为其它受体激酶通过可逆磷酸化进行活性调节提供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他文献
AMR-NB与G.729A两种编码器之间转码技术的研究是当今语音编码领域的一大热点。传统的基于DTE的LSP参数与基音参数转码算法具有计算复杂度高,合成语音质量较差等问题。针对这
SAGA复合物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蛋白复合体,参与了转录激活、mRNA转运等诸多生物过程。21个蛋白亚基分别组成了SAGA复合物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模块,组蛋白去泛素化模块,TATA框
背景糖尿病是由多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代谢特点的慢性内分泌疾病,病理变化表现为隐匿时程长,并发症多,累及器官广泛,临床表现复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