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干性颅骨标本,获得蝶窦气化类型的分布。通过尸头模拟经蝶手术过程,观察手术各个阶段中不同操作的解剖学意义,并对有意义的解剖学标志进行测量,对其解剖学关系进行分析统计。包括切除中鼻甲的意义,蝶窦开口的大小及位置。蝶窦内的解剖学标志的观察及其定位意义。海绵窦内侧壁的大小以及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的类型。为经蝶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和参考。对象和方法:1.采用国人成人干性颅骨标本15例,观察蝶窦的气化类型,蝶窦内的分隔情况的分布类型。蝶窦及蝶骨的毗邻关系。2.应用灌注有彩色硅胶的湿性尸头标本10例,模拟经蝶手术的过程。揭示中鼻甲切除的意义,鼻中隔粘膜切开的方法,蝶窦内的主要解剖学标志及其定位意义,海绵窦内侧壁的大小及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的类型分布及其对手术切除海绵窦病变的影响。研究经蝶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的限制及应用条件。3.测量结果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以均数(x±s)(最小值mmin-最大值max) mm表示。结果:1.蝶窦的气化程度、间隔类型、数量及方向变化较大。15例标本中,甲介型1例,鞍前型1例,其余为全鞍型。蝶窦中隔变化较大,3例中隔接近中线,其余分隔不规则。2.蝶窦开口一般位于中鼻道后方,呈“八”型对称。两侧大小分别为3.65±0.31mm、1.63±0.41mm、3.69±0.32mm、1.55±0.38mm。其最下缘距前棘的距离分别为59.98±2.05mm、60.15±2.14mm。3.通过切除中鼻甲可以有效增加手术视野的角度,左侧和右侧分别增加的角度为19.2±2.1度和19.4±2.2度。4.鼻中隔后部的蝶窦的腹侧壁为非承重部分,手术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多切除其骨质,但手术尽可能选择后部少血管区。5.蝶窦内最恒定的解剖学标志是鞍底、斜坡和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蝶窦内的定位应该依据他们进行分区定位。6.海绵窦内侧壁的大小测量。其左右的最大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18.78±3.09mm/7.23±1.53mm:18.99±3.55mm/7.30±1.62mm。7.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位置分布类型居中型6例,外侧型1例,内侧型3例,其形状可分为三种,其中S型3例,中间弯曲型6例,直线型1例。结论:1.国人成人蝶窦气化较好(14/15),绝大部分可以符合经蝶手术的要求。2.蝶窦内分隔变异较大,不能以蝶窦中隔最为中线的标志,由于蝶窦内存在副隔的情况,注意辨别。3.蝶窦开口的位置相对恒定,大小相对均匀,可以作为解剖学标志进行手术操作中,是经蝶入路的重要参照点。4.鼻腔阶段的操作应遵循“跷跷板”原理,即在经蝶入路的直线通道上,以鼻中隔后部为中心,切除部分鼻中甲后,可以增加到达海绵窦区的角度。同时可以减轻鼻中隔的损伤程度。5.以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为蝶窦内定为标志将蝶窦内分为五区,更有利于肿瘤的术中定位。6.海绵窦内侧壁为神经稀少区,手术操作损伤小7.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直线型不利于经蝶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8.对于较大的>2cm的肿瘤不适合经蝶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