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忌口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也是人们生活所关注的话题。目前对中医忌口科学性的看法多有争议,对中医忌口的必要性和应用范围不确定,对中医忌口的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之一是中医忌口的概念不明晰。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医概念是继承、发展、创新中医理论的前提。本文将系统研究中医忌口概念,考证忌口思想的发展源流和传承脉络,探讨忌口的思想理论基础,以建立忌口相关的知识体系,并分析中医忌口的内涵和外延,最终厘清中医忌口的概念。正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现代忌口概念定义的不足之处,即“忌口”概念原始出处不一,忌口概念的内涵外延不清晰等。第二部分考证与忌口含义相近的词汇,以界定本研究的范围。经考证,中医“忌口”也称食禁(饮食禁忌)、食忌、禁口、慎口、戒口。第三部分是中医忌口溯源述要。通过研究发现,中医忌口思想肇端于先秦时代,该时期意识到饮食禁忌的必要性,但没有系统的阐述。在秦汉时期,特别是《黄帝内经》的成书,奠定了中医忌口的理论基础;魏晋时期积累了大量的忌口知识;隋唐期间深化了忌口理论,忌口的知识大幅扩充;宋金元时期出现了诸多“食忌”篇章,丰富了忌口的内容,并对忌口的理论进一步阐发;明清时期出现了饮食禁忌的专著,对中医忌口有了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近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西医学的兴起,创新了中医忌口的研究思路。第四部分是分析中医忌口的思想理论基础。探讨中医忌口的思想基础也是在阐述忌口的成因和本质。中医忌口思想产生的背景非常复杂,包括原始采集、渔猎、农牧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有传统中医药理论的阐发,有医生临床经验的总结,还受到了哲学、易学、宗教、神仙学说的影响。中医忌口的思想理论基础,主要有“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五行理论、食物性能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中医忌口的形成受到取象比类思维方式和盗机学说的影响。其中,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忌口最根本的理论依据,中医学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药物和食物性味理论。第五部分界定中医“忌口”的内涵与外延。首先,忌口可分为相对忌口和绝对忌口。参照《黄帝内经》的记载,忌口的等级有“禁”、“无食”、“无多食”的不同,也就是说忌口包括相对忌口和绝对忌口。忌口以相对忌口较多、绝对忌口较少。中医忌口可分为广义忌口和狭义忌口。狭义上,忌口通常被理解为“针对疾病和治疗的忌口,药食相忌,特殊生理阶段(如孕期、产后、哺乳期)的忌口,忌饮食相反”。在广义上中医忌口还包括更广泛的内容,广义忌口的内涵是根据所患疾病,服药及其他治疗方式,个人体质、性别、年龄、生理期、天时、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不服用、节制服用、或停止服用某些食物,以避免其降低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不利于病情或引发新的疾患,加剧人体阴阳之偏,损害健康,因而设计的一套食物禁忌规则。包括禁忌一切不利于疾病、治疗、养生的饮食内容和方式。广义忌口的外延包括疾病忌口,药物忌口,辨体质忌口,忌食物相克,忌饮食不节以防病养生等。中医忌口具有个体性和动态性特点,确定中医忌口内容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中医忌口需要综合考虑人的疾病、所服药物、体质、年龄、性别、生理期、以及天时和地理条件,遵守因病忌口、辨证忌口、因人忌口、因时忌口、因地忌口等原则。第六部分叙述了本研究对忌口的理论、临床、实验研究的意义,以及对未来忌口研究的前景展望。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考证了“忌口”出处不一的原因;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中医“忌口”的思想理论基础,考证了诸多“忌口”要求的成因,初步建立了忌口相关的知识体系;丰富了中医“忌口”的应用原则;阐明中医“忌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对“忌口”的定义要点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