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缢蛏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海产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缢蛏以其营养价值高和价格便宜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新世纪人人喜爱的健康食品。本文从苗种繁育、稚贝的摄食和生长以及成体的消化和吸收三个方面对缢蛏进行了研究。
(1)利用轮虫培养设施,采取贝类育苗的一般工艺进行缢蛏的室内人工育苗,在育苗过程中尝试用小球藻作为缢蛏浮游幼虫的开口饵料,试验取得了成功。研究结果表明,缢蛏产卵一般于晚上进行,一直持续到凌晨,2.5kg亲贝共获受精卵3.0×107个,缢蛏受精卵在平均水温约15℃的情况下,经25h发育成D形幼虫2.5×107个,孵化率为83.3%。投喂小球藻后经12d幼虫能够正常变态附着,共获眼点幼虫1.0×107个,幼虫成活率40%,刚附着稚贝在室内经40d的培育获得平均壳长为3mm稚贝3.0×106粒,平均成活率30%。
(2)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小球藻(Chlorella sp.)、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zhanjiangensis)对缢蛏稚贝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稚贝对6种单胞藻的清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清滤率反而下降;在相同浓度下,稚贝对中规格的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清滤率显著高于小规格的小球藻、微绿球藻和大规格的亚心形扁藻(p<0.05)。不同微藻对缢蛏稚贝的成活率顺序为微绿球藻<小球藻十亚心形扁藻十微绿球藻<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小新月菱形藻<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十湛江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初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的稚贝经30天的生长试验,8个饵料组稚贝的壳长出现明显差异(p<0.05);亚心形扁藻组的日生长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壳长增长率和绿色巴夫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本试验可知,小球藻、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亚心形扁藻、微绿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比较适宜的投喂浓度为30×104cell/mL、15×104cell/mL、10×104cell/mL、6×104cell/mL、40×104cell/mL和10×104cell/mL,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生长效果好于其他微藻。
(3)研究了温度、微藻种类和浓度对缢蛏同化率的影响。实验设置的温度为15℃、20℃和25℃;所用微藻为小球藻、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亚心形扁藻、微绿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浓度梯度为0.16 mg/L,0.27 mg/L,0.37 mg/L,0.45mg/L和0.53 mg/L。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缢蛏同化率影响显著(p<0.05),在5种浓度下,缢蛏对6种微藻的同化率均在20℃时达到最大。微藻浓度对缢蛏同化率也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缢蛏同化率随着微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呈一种负相关关系。在不同的温度和微藻浓度组合下,缢蛏对小球藻和微绿球藻的同化率明显小于其他四种微藻,温度和微藻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缢蛏同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