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对缢蛏苗种繁育、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缢蛏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海产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缢蛏以其营养价值高和价格便宜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新世纪人人喜爱的健康食品。本文从苗种繁育、稚贝的摄食和生长以及成体的消化和吸收三个方面对缢蛏进行了研究。 (1)利用轮虫培养设施,采取贝类育苗的一般工艺进行缢蛏的室内人工育苗,在育苗过程中尝试用小球藻作为缢蛏浮游幼虫的开口饵料,试验取得了成功。研究结果表明,缢蛏产卵一般于晚上进行,一直持续到凌晨,2.5kg亲贝共获受精卵3.0×107个,缢蛏受精卵在平均水温约15℃的情况下,经25h发育成D形幼虫2.5×107个,孵化率为83.3%。投喂小球藻后经12d幼虫能够正常变态附着,共获眼点幼虫1.0×107个,幼虫成活率40%,刚附着稚贝在室内经40d的培育获得平均壳长为3mm稚贝3.0×106粒,平均成活率30%。 (2)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小球藻(Chlorella sp.)、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zhanjiangensis)对缢蛏稚贝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稚贝对6种单胞藻的清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清滤率反而下降;在相同浓度下,稚贝对中规格的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清滤率显著高于小规格的小球藻、微绿球藻和大规格的亚心形扁藻(p<0.05)。不同微藻对缢蛏稚贝的成活率顺序为微绿球藻<小球藻十亚心形扁藻十微绿球藻<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小新月菱形藻<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十湛江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初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的稚贝经30天的生长试验,8个饵料组稚贝的壳长出现明显差异(p<0.05);亚心形扁藻组的日生长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壳长增长率和绿色巴夫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本试验可知,小球藻、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亚心形扁藻、微绿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比较适宜的投喂浓度为30×104cell/mL、15×104cell/mL、10×104cell/mL、6×104cell/mL、40×104cell/mL和10×104cell/mL,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生长效果好于其他微藻。 (3)研究了温度、微藻种类和浓度对缢蛏同化率的影响。实验设置的温度为15℃、20℃和25℃;所用微藻为小球藻、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亚心形扁藻、微绿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浓度梯度为0.16 mg/L,0.27 mg/L,0.37 mg/L,0.45mg/L和0.53 mg/L。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缢蛏同化率影响显著(p<0.05),在5种浓度下,缢蛏对6种微藻的同化率均在20℃时达到最大。微藻浓度对缢蛏同化率也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缢蛏同化率随着微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呈一种负相关关系。在不同的温度和微藻浓度组合下,缢蛏对小球藻和微绿球藻的同化率明显小于其他四种微藻,温度和微藻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缢蛏同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Hamilton-Jacobi方程的回复解,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关于Hamilton-Jacobi方程的遥远概周期粘性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另一部分是关于二阶非线性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
本文以伊维菌素为模型药物,分别制备了适宜口服给药的胃漂浮小球与适宜注射给药的纳米溶液两种制剂,研究了其各自的性能及体外药物释放情况。 作为口服给药的卡波姆-壳聚糖
近期,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进行机器人辅助的远距离超声检查为一位远在波士顿的患者进行了检查。与此同时,与西奈山合作的瑞典优密欧大学则在一项研究中展示
对南海北部陆坡MD05-2905站箱式沉积样进行了陆源碎屑的粒度、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浮游有孔虫氧碳稳定同位素、浮游有孔虫Mg/Ca以及AMS14C等分析,并获取了许多可信的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海洋硅藻,既是引发海水赤潮的主要藻类之一,也是许多经济海产动物的直接或间接饵料。迄今的研究发现,阳光紫外辐射(UV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碱基数为20~22bp的内源性非编码RNA,是由miRNA基因转录生成的pri-miRNA,经过一系列加工而成的。成熟的miRNA与AGO等蛋白结合形成沉默复合体RISC(RNA-ind
鱼类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 disease)是由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感染引起鱼类的一种典型的皮肤和浅表组织慢性病。鱼类淋巴囊肿病的流行性极广,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