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未病为根据脏腑之间生克乘侮的关系和疾病产生变化的规律,进而采取无病早防、有病防变的治疗方法。在现代人们认为饮食、生活习惯、情志等也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预防医学受到现代医学界的特别重视在临床中也得到较多的应用。早在内经时期祖国医学即认为治未病思想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治则,到了东汉时期张仲景更继承了内经的思想,也包括了治未病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而后如晋唐时期的孙思邈、金元的朱震亨等代表性医家,也均在其著作中体现出了此一治疗原则,在再证明近代才受到重视的预防医学,在祖国医学中为千百年以来且一脉相承的重要思想。在2007年吴仪副总理,提出并需将“治未病”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张仲景彻底透析了外感病和杂病的诊治规律,并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其著作中理法方药皆具,其著作为传统临床医学的奠基之作之一,受到历来各大医家的高度重视,为现代中医必读经典。治未病思想在仲景著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在其辨证施治的过程中,重点体现的治则。<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点出的“养慎”、“无所复传”、“食伤”、“忧伤”等等观点,均说明了在疾病的发生预防,均要重视治未病的思想。仲景更在著作中罗列了已病防变的条文,以告诫医者要辨证施治,以免疾病传变。后人云张仲景所著为阐述外感及杂病治疗规律之作,但其中实为以治未病的思想原则为本,再加之仲景对理法方药之论述所成。如在<伤寒论>自序中所指出“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便说明人类惟有顺应自然界气候环境之变化,才能生存并防止疾病的发生。故后世医家在仲景的影响下,也皆秉持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则,如朱震亨提出的“与其求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痰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长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所以现今重视治未病,就应先重视仲景的治未病思想。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治未病是仲景的一大重点思想,由此本论文中尝试对仲景的治未病思想的研究与运用,进行以下多方位的探讨。1.未病的概念2.未病的历史沿革3.治未病思想在仲景著作中的地位4.仲景著作中有关治未病思想的条文5.方剂的配伍特点6.用药特点7.探讨仲景治未病思想在现代的发展与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