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口腔临床医学对于口腔修复材料的选择要求不断提高,一些新型的异体或人工骨材料正被不断研发、改良并投入临床应用,其中人工骨材料由于其可塑性强、来源充足等优势而倍受青睐。明胶微粒/磷酸钙骨水泥(GP/CPC)即为目前研究及应用较广泛的复合人工骨材料。相对于单纯CPC材料,GP与之复合后形成的自固化GP/CPC具有高孔隙率和大孔径,更有利于材料降解和新骨长入,具广泛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尚未明确GP粒径和GP/CPC中GP比例这两大因素的变化对复合材料的理化特性和骨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情况。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粒径及不同GP-CPC配比的GP/CPC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并考察其在新西兰兔颅骨缺损模型中的颅骨修复作用,比较上述两大因素对GP/CPC复合材料性质及骨修复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本研究根据不同粒径(100-200μm、200-300μm)及不同GP-CPC配比(5%GP、10%GP)这两大因素两两配对,制备4组GP/CPC复合人工骨材料,通过组间比较的方法分别考察了这4组材料在孔隙率、抗压强度、超微结构、体外生物相容性四大理化特性的差异;并构建新西兰兔颅骨缺损模型,在相同质控下将上述4组GP/CPC复合人工骨材料进行骨缺损填充,比较观察其骨修复组织学差异及新骨形成量差异。结果:GP配比这一因素对孔隙率影响较明显,10%GP配比组的孔隙率显著高于5%GP配比组,而GP粒径这一因素对孔隙率无显著影响。GP配比与GP粒径均可影响复合人工骨材料的抗压强度,100-200μm粒径、5%GP配比组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不同GP配比或GP粒径形成的复合人工骨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均显示良好,各组组间并无显著差异。而这四组复合人工骨材料的新西兰兔颅骨修复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四组材料12周时的骨修复组织学均优于6周时,新骨形成量也存在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显示GP粒径200-300μm复合10%GP配比组具有较好新骨形成能力,在组织学定性及新骨形成量定量比较中均存在显著性优势,而就单因子而言,10%GP配比组在新骨形成效果上优于5%GP配比组。200-300μm粒径组优于100-200粒径组。结论:本研究表明,明胶微粒粒径和配比均对GP/CPC复合材料的理化特性和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有影响,以粒径为200-300μm的明胶以10%质量比复合CPC形成的新型GP/CPC材料更具成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