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林是我国经济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对经济林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为经济林产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长三角地区经济林生产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由于一些生产者不合理的开垦、施肥,致使部分地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给非点源污染带来了潜在风险。
本文通过查阅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统计年鉴和其他相关资料,深入经济林产区临安市、高淳县及溧水县实地调研,研究了该地区主要经济林的分布情况、经济林面积和林产品产量历年(1990-2004年)变化情况、林产品市场销售状况及南京郊县茶园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对集约经营竹林地的氮磷流失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在此基础上为经济林发展提出了一些调控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长三角地区主要经济林面积和林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浙江省最多。竹林面积和笋干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自1990年以来两项指标一直占全国的1/7和1/3左右,其中浙江省笋干产量占长三角地区的95%以上。长三角地区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受市场影响有所波动,不过自2000年以来有增加的趋势;占全国的比例分别高于13%和18%,但有下降的趋势。浙江省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占长三角的比例均高于85%。柑桔是长三角最主要的水果,产量自2001年以来一直占该地区水果总产量的40%左右。
经济林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对长三角地区经济林生产有较大影响。当经济林产品供大于求时(如柑桔),产品开始出现滞销现象,价格下跌,结果可能使生产者对经济林地放弃管理,减少下一年的种植面积。某些经济林(如茶叶)的优质产品由于价格很高,市场竞争力强,促使农民开始注重林地平衡施肥、合理施肥(如溧水县茶场),大范围提高产品质量。
经初步估算,该区集约经营竹林每年氮、磷流失总量分别为3795-6067t、828-1104t,与农田相比,还未在较大范围内产生非点源污染。但以部分集约程度高的竹林施肥量估算,氮流失量高达162.9 kg ha-1,不能不引起重视。
在调控措施方面,经济林地非点源污染的调控应该从林地管理、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销售市场四个层面着手。只有把这四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为经济林生产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保持经济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