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了数理统计模型分析和演绎分析为主的经济学分析框架,首先界定了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然后以这些基本概念为逻辑起点,首次运用时间序列泰尔指数考察自有财力与实际财力双重标准下的中国政府间财政能力的均等化程度,包括转移支付前和转移支付后政府财政能力指标体系动态均等化水平的区域分解测算,在深入研究中国转移支付制度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对中国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理论上和数理统计结果上探讨了现有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实际效果,提出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设想,探讨如何完善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地方政府在接收中央财政补助后财政收入均等化水平得到实质性改善,但转移支付制度在均衡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方面均等化效果不明显。可以说,现有转移支付制度更倾向于财政收入方面的均衡作用,忽略转移支付制度在均等化财政公共支出方面的作用,转移支付设计理念上有悖于财政均等化思想。事实上,均等化转移支付体制的设计需要考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能力与公共物品支出需求在内的双重标准。鉴于此,均等化转移支付的制度设计必须围绕这样两个基本点:一是在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在配置转移支付资金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和公共物品支出需求在内的双重需求标准;二是考虑到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如何在转移支付资金配置操作中考虑地方政府在公共物品支出成本制约和财政收入制约在内的双重制约标准。在研究中国转移支付制度历史变迁过程、测算现有转移支付制度实际均等化效果的基础上,中国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体系的优化路径应包括如下内容:(1)构建规范的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预算体制;(2)按潜在财政能力原则测算政府标准财政收入能力;(3)按公共物品标准测算政府标准财政支出需求;(4)设立专项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基金机制均衡地方政府标准财政能力;(5)完善均等化转移支付内部结构均衡地方政府标准财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