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快速发展,历史街区在今天面临着大量的问题,城市的改扩建,导致传统空间的消失速度加剧,一些原本可以遗留下来的元素也随之湮灭。于此同时,传承传统空间特质的探索也需要寻找新的方法,以保留更多有价值的历史元素。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的子项目(基金项目名称:唐末成都古城形态及其后世演变过程研究——兼探古城形变机制在当代旧城更新中的作用,项目号:51108380)。
在传统街区的形态塑造中,有对其形态上的模仿、历史文化的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留存等等。本文将声音看作承载历史街区文化特质的媒介。借用声景学的观点,即声音能形成特有的空间氛围,造成所谓的“声景”,一个特殊的声景将在经历这个声景空间的人的心理上造成特殊的认知。本文认为历史街区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的声景空间,最终定型为一个声景空间体系。经历这样的声景体系将会使街区中的人们产生对该街区的独特认知,激发对该街区的归属感与认同。因而,这个声景空间体系也成为该历史街区特色的组成部分。
本文经过实地调查与实验,认为历史空间的声景系列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加以再现,在当代重塑历史街区空间特色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但是,再现历史声景空间的方法需要今后更加深入的探索,以达到能充分激发今人共鸣的程度。对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更新,应当立足当代,持一种延续和发展的态度,需要去粗存精,升华提炼,适合当代人的新需要。本文研究方法是首先找出大慈寺街区历史上的声音,从中进行声音的整理和筛选,。然后根据大慈寺街区的历史空间状态,从史料中查阅分析寻找出大慈寺街区在古代的声景状态,试图得出大慈寺街区历史空间中的声景特征。接下来,利用当代的类似声音进行声音替代尝试。最后,通过一个声景空间还原设计建议,将物理声响、历史空间声景体系运用其中,期望以此达到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延续大慈寺街区文化特质的目的。
本文从声景角度对历史街区进行的研究,着重于研究方法的探索,反映了一个实验性的实践过程。实验的结果在现阶段还显得粗略,留待今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