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晚唐时期的社会转型直接促使了诗僧群体的崛起与壮大。作为双重身份的结合体,中晚唐诗僧既代表着唐代文人在动荡中的挣扎,由儒入佛,努力构建起时代心态的精神支撑;同时又意味着僧人形象在变迁中的突破,以诗证禅,积极探索着出世入世间的交融互通。因此,诗僧在心态构成上也表现出双面性,一方面,现实的创伤和中国传统文人的担当意识催使着他们直面苦难,心忧天下,生发出对建功立业、垂世扬名的渴望,以济世救民心态、干谒入仕心态、酬唱交游心态诠释着他们的无法摆脱的入世情结;另一方面,佛门的修行和南宗禅法的不断发展完善则引导着他们忘却尘扰,看空世事,在青山白云中体悟般若智慧,在隐逸禅悦中领略法喜无穷,呈现出自伤、自持、自适的淡泊心态,并通过其独特的审美心理展现出僧人超然宁静的出世情怀。所以说,中晚唐诗僧心态在中国文学和文化史上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然历来文学研究者对他们的关注和探讨却一直相对欠缺。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诗僧创作群体的内宇宙为中心,宏观上将其置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从现实动荡环境、佛禅思想发展等方面发现这一群体形成的时代根源,纵向深入,横向比较,整体上把握这一群体心态的共同特征;微观上具体到每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创作主体和文学作品,从其生平经历和文本出发,细致考察这一群体心态的归属、表现及其深刻内涵,内外互证,试图逐层揭示出文学与时代、心态与创作间的微妙关联,更为全面的地了解中晚唐诗僧群体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