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产品精密化、生产节能化与高效化是塑料注射成形发展的主要方向,成形过程的优化与控制技术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点。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自适应优化与学习控制近年来快速发展,为注射成形优化与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自适应优化与学习控制方法,充分利用塑料注射成形过程的批次重复特性,提高成形精度与效率、降低成形能耗,主要创新如下:针对注射成形升温过程中存在的升温时间长、温度超调大的问题,提出了快速升温过程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节能智能型数控化塑料注射机的研发与应用示范(2013BAF03B01); 广东省数控一代示范工程项目:节能型塑料注射成形数控系统与装备(2012B0113000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品精密化、生产节能化与高效化是塑料注射成形发展的主要方向,成形过程的优化与控制技术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点。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自适应优化与学习控制近年来快速发展,为注射成形优化与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自适应优化与学习控制方法,充分利用塑料注射成形过程的批次重复特性,提高成形精度与效率、降低成形能耗,主要创新如下:针对注射成形升温过程中存在的升温时间长、温度超调大的问题,提出了快速升温过程的料筒温度精确控制方法。针对从常温开始一次升温过程,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控制方法;针对从高温状态开始二次升温过程,在预测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前馈补偿控制与预测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在一次升温过程中所提方法可以减少约50%的温度超调量,缩短升温过程的时间超过20%;在二次升温过程中,能够缩短整个升温过程的时间60%以上,且最大温度超调比传统控制方法降低85%以上。针对动态塑化过程中温度控制波动大,最终成形产品一致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动态塑化过程的熔体温度精确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动态自适应温度补偿控制器,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的动态补偿时间自学习方法,实现补偿时间的自动计算,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动态补偿控制量的自学习方法,实现了对补偿量的精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温度波动,最大的温度波动只有±0.5℃,要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方法(±4.5℃)和广义预测控制方法(±2.5℃)。同时注射成形产品的一致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产品重复精度小于0.3%,显著优于PID控制方法(约1%)和广义预测控制方法(约0.7%)。针对传统基于工艺参数优化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过度关注质量而忽视了成形能耗的问题,提出了成形能耗最优的塑化过程自适应优化方法。在深入分析了注射成形过程中工艺参数与能耗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注射压力表征熔体塑化质量的评价准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Sarsa学习的参数优化方法,实现了成形过程能耗的有效降低。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由人工获得的工艺参数,所提方法可以降低单位物料能耗约10%,同时所提方法可以很好地保证熔体的塑化质量,以及最终成形产品的质量。针对开模运动控制中存在的效率低,定位精度差的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采用深度Q学习的运动轨迹自规划方法,获得最优的开模运动轨迹;进一步设计了一个迭代学习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实现了对自规划得到轨迹的准确跟踪。结果表明,在保证机构运动稳定性的同时,所提方法可以减少开模过程所需时间在35%以上。当存在重复扰动和非重复的随机扰动的情况下,所提方法仍可以实现对运动轨迹的准确跟踪,开模定位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1 mm。实现了所提塑料注射成形自适应优化与学习控制方法的集成应用,并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了实现本文提出的塑料注射成形过程自适应优化与学习控制方法的集成应用与效果验证,针对伊士通及华中数控注射机控制系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集成方案,并在博创、震雄等注射机上实现了示范应用,与此同时,通过不同机器上的多个应用案例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纸质标签广泛用于物品的标识,从堆叠标签中分离单张标签是自动化包装中极具挑战的共性技术。目前尚没有一种分离方法既能分离纸质标签又能满足高可靠性(大于99.9%)和高效率(小于1秒/张)的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流诱导的堆叠纸质标签分离方法,从理论、数值仿真以及实验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和结论如下:1)对纸质标签的物理模型展开了研究。采用离散扭转弹簧-质量点模型两种方式对标签力学模
间隙是运动部件间的客观存在,量小但影响重大。间隙所导致的机械位置精度下降、运动的不稳定性以及冲击特性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制约重大装备和机器人技术高速、高精、高可控性、高可靠性、以及长寿命发展的重要瓶颈。尤其是间隙和因间隙耦合所致的机构冲击不均匀和运动不稳定极易造成的机构动态行为混沌,已成为机械系统动态设计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为此,本文以含平面转动副和移动副的一般机械为研究对象,对间隙铰的作用力模型以及
炎症和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亟需研究开发具有强抗炎活性与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天然产物在这些药物的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许多植物提取物中含有强抗炎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目前获批的化疗药物中78.6%与天然产物有关。本研究从天然产物出发,研究了天然黄酮产物及其衍生物在抗炎和抗肿瘤中的作用。黄酮类产物是一类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广谱抗炎药物,目前诸多研究报道了黄酮类产物的抗炎活性,但对其抗炎活性
聚合物及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形加工的本质是多外场耦合作用下多层次结构的形成、响应和演化过程,其中聚合物分子链、增强纤维在外场作用下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取向结构演化过程,即分子链/增强纤维沿特定方向排列成有序结构。取向结构显著影响最终产品的力、热、光、电学等性能,如高度取向能使聚合物的刚度、强度和韧性提高一个数量级,也会引起制品性能各向异性并呈空间分布,导致双折射、光学畸变等。现有聚合物取向检测方法主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制造业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本次工业革命,智能制造既是主要革新方向,也是产业制高点。智能制造的核心是装备智能化,实现智能装备的关键是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是CPS系统数据的承载部件,是CPS系统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数控机床具有结构复杂、数据点多、时序性强、数据量大等特
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对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测试等领域的现场快速测试意义重大。以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GNPs)作为标记物的侧向流免疫层析(lateral flow immunochomatographic assay,LFIA)具有简便快捷、成本低廉、稳定可靠等诸多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POCT技术之一。但金
车身平台轻量化是汽车制造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轻质材料的应用对车身设计、冲压成形和装配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保证产品各项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车身轻量化幅度,是汽车轻量化面临的难题之一。当前设计过程中耐撞性与减重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既需要材料强度高,又需要厚度薄。而且,高强度薄钢板的应用使车身零件回弹控制的难度增大,从而导致车身装配尺寸精度难以保证。因此,实现车身平台轻量化技术落地,综合研究平台设计过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主要以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存在于硒蛋白中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硒蛋白F是人体25种硒蛋白之一,存在于内质网腔中,推测其功能主要参与内质网中糖蛋白加工折叠的质量控制,但其详尽的生物学功能仍然不是很清楚。此前有研究报道硒蛋白F敲除小鼠出现了核性白内障症状但致病机理仍不明。为研究硒蛋白F的生物学功能,本文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硒蛋白F敲除小鼠,然后利用iTRAQ
骨作为人体的物理支撑和矿物储库,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高度的各向异性结构。骨的复杂性来自于骨是一种包含有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其中的无机羟基磷灰石[HA,Ca10(PO4)6(OH)2]纳米相有规律地分散在胶原纤维内。HA具有较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常被用于生物陶瓷材料。为了更好地满足外科领域的临床需要,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将注意力转向将微量元素掺杂HA结构的研究方向,已报道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镁、锶、硅
切削加工时的机床振动是影响加工精度和妨碍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根据机床振动特性来合理选择工艺参数,避开机床结构的共振点和加工中的颤振区,减小和抑制切削加工中的机床振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将与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参数相关联的G指令作为输入,机床振动作为响应,通过典型G指令实验下的振动响应分析得到机床振动特性,为数控机床主动避振、颤振消除等加工过程优化提供依据。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