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质膜内血影蛋白与脂质微观畴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50776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影蛋白是红细胞细胞骨架中最重要的蛋白质,它与红细胞膜上的锚蛋白Ankyrin以及跨膜阴离子交换蛋白Band 3等有着特定的相互作用域,从而形成一个与红细胞膜紧密结合的稳定网络结构,维持着红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和形态的柔韧性。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表明,血影蛋白与红细胞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对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与一些红细胞血液疾病密切相关。例如,实验研究表明,当血影蛋白的结构发生某些突变时,红细胞的形态就会从健康的扁平状变为球形,从而导致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的发生。因此,从分子层次上弄清楚血影蛋白与红细胞膜之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对于理解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一些相关疾病的微观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实验技术的限制,目前仍然很难直接利用实验的方法揭示血影蛋白与红细胞膜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细节,人们对于相关问题微观机制的理解仍然十分有限。近年来,分子模拟由于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已经成为细胞膜微观结构以及细胞膜与膜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研究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本文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血影蛋白与红细胞膜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我们构建了一系列由真实红细胞主要成分组成的三组分和四组分的红细胞膜模型。这些细胞膜分别由饱和(带电或不带电)脂质分子、不饱和(带电或不带电)脂质分子和胆固醇组成,会自发发生相分离,形成流体有序(liquid-ordered,Lo)畴和流体无序(liquid-disordered,Ld)畴。我们主要考察了血影蛋白与各种脂质微观畴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通过比较三组分电中性系统中血影蛋白与不同脂质类型微观畴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血影蛋白与脂质微观畴的相互作用情况。其次,在电中性的系统里引入一定量的带负电脂分子,研究脂质分子的带电性对血影蛋白与脂质微观畴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最后,我们还构建了一个含有结构突变的血影蛋白的系统,详细比较了野生型(wild-type)和突变型(mutant)血影蛋白与红细胞膜微观畴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结构突变对血影蛋白与细胞膜微观畴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计算血影蛋白与不同脂质微观畴之间的接触分数、血影蛋白的均方根偏差、细胞膜的曲率等,从分子尺度上较为详细地揭示了微观畴种类、带负电脂分子以及突变的血影蛋白对血影蛋白与红细胞膜内脂质微观畴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微观物理机制。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组分为DPPC/DIPC/CHOL、DPPC/DIPE/CHOL、DPPE/DIPC/CHOL和DPPE/DIPE/CHOL的四个电中性相分离红细胞膜系统中,血影蛋白倾向于吸附在含有PE脂分子的畴表面,表明血影蛋白与PE之间的相互作用强于与PC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血影蛋白更倾向于吸附在无序畴表面。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血影蛋白亚基与脂质的接触情况,我们进一步发现,在血影蛋白与脂质双层膜的相互作用中,血影蛋白的β亚基起着主导的作用。其次,在含有带负电脂分子PIP2和POPS组成的四组分相分离膜中,带负电的PIP2和POPS头部的负电荷与血影蛋白上带正电的氨基酸残基(主要是精氨酸(Arg)和赖氨酸(Lys))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致使血影蛋白与带负电的微观畴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结合位点。另外,带负电脂分子在膜内的分布也受到了血影蛋白吸附的影响。最后,与野生型血影蛋白电中性的系统比较,发现突变型血影蛋白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大大降低,这也影响了血影蛋白与细胞膜内脂质微观畴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对细胞膜的形状造成了严重的弯曲,这可能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总而言之,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不同方面在分子层面揭示了血影蛋白和红细胞质膜内脂质微观畴之间相互作用的微观物理机制,对理解红细胞的微观结构与功能以及一些相关血液疾病的微观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如今的自动驾驶技术与车联网技术已愈发成熟,已有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开始在路上测试行驶,可以预见在将来几十年里,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必将不断提高。而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在未来的高速公路上,智能网联汽车也会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处于小客车与货车混合行驶的状况,智能网联汽车的加入势必会对现有的高速公路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在智能网联环境下,高速公路各车型混合行驶状况下的交通流特征就十分有
为了探究近50年金华地区冬季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了解在不同的大环流背景下金华地区冬季的降水特征,揭示金华地区乃至整个南方地区冬季降水的规律以及对全球气候的响应。本文利用1971~2018年实测降水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50年金华地区冬季降水量、降水天数的变化特征;基于HYSPLIT模型对金华地区近50年冬季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模拟计算了金华地区1971~1977、1978~19
在当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光纤传感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其在通信、航空航天、生物检测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于此同时,光纤传感器的增敏技术也不断地被提出,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本文基于微纳光纤耦合器特性、熔锥后的强倏逝场特性、光子晶体光纤(PCF)特性以及石墨烯的湿敏特性,提出了几种高性能的光纤传感器。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详细介绍了光纤传感器增敏技术的研究背景、微纳光纤传感器的分类,讨论了微纳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品的核心,也是旅游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其空间结构的演化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和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旅游业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减少交通对景区发展造成的掣肘,促进地区旅游业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交通通达性研究可为区域旅游景区空间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浙江省3A级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四个时间断面的景区和交通相关资料,基于GIS软件空
热电材料可以直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在半导体温差发电和制冷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清洁能源材料。近年来单晶硒化锡(SnSe)优异的热电性能,使得热电材料的单晶制备和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方向。如何有效协调SnSe单晶制备过程中的排杂和性能调控上的组分掺杂是目前SnSe单晶热电材料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布里奇曼法(Bridgman)生长了不同浓度Cl掺杂的n型SnSe
DNA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核酸的碱基序列将结构信息编码到生物聚合物中,多元性的结构与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生物活性。DNA结构的稳定性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如碱基对的数量、碱基的性质、离子强度、桥接双链的协同效应、离子以及分子底物的嵌入等。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探针分子与DNA相互作用促进了DNA结构的折叠与调控,从而构建出DNA开关和纳米组件。DNA开关是一种超分子核酸组合,在适当的诱导因
沥青混合料是由粗集料、细集料和沥青胶浆组成的较为复杂且相对稳定、呈现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体系结构。其中,沥青胶浆扮演着传递荷载、粘结骨料和填充空隙的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起关键性作用。本文基于多尺度评价手段,分别从沥青-矿粉相互作用行为的微宏观尺度表征和沥青胶浆-集料界面粘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了沥青胶浆的粘聚和粘附特性,对揭示沥青材料性能劣化机制和提升其路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傅
近年来,计算物理学家已经证明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加速复杂系统的模拟,也可以协助量子输运性质的研究。探究无序对输运性质的影响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计算成本。为了加速对介观体系输运性质的模拟,本文训练了一个神经网络,用于预测无序准一维紧束缚模型的输运性质。对安德森无序模型(模型Ⅰ),中心散射区域中所有格点的在位能从一个给定的区间中均匀随机选取,我们发现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强烈地依赖于系统的尺寸。在较小的系统尺
在物理力学实验背景下,本文主要探究一类双稳态复合材料板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研究了具有两个慢变量的双稳态Duffing型系统,它可以随激励参数的变化在两个稳态之间相互转化。我们结合了分支与混沌理论、Melnikov方法、四阶龙格-库塔法等理论知识研究包含阻尼效应的双稳态动力系统的动态响应行为,并通过作时间序列图、平面相图、分岔图、庞加莱截面图以及最大Lyapunov指数图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理
电磁吸波材料和结构在电磁防护、雷达隐身、通讯系统等军民两用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理想的电磁吸波体不仅要满足宽频吸波和强吸收的性能要求,还应具有柔性贴面、抗冲击、可拉伸、轻质量等实际应用需求。目前单一磁性颗粒(如铁、钴、镍等)虽具有磁损耗强、成本低等优点,但其密度大、易腐蚀、阻抗匹配差、有效吸频窄等缺点严重制约在电磁屏蔽吸波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而结合一/二维碳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以热塑/固